了银子让他们各自散去。”

“不回光明顶?”韦一笑问,“可是我明教圣火尚在光明顶,圣火不能灭。”

杨逍道:“放心,圣火不会灭。不让他们回光明顶是怕到时候新君在光明顶伏兵。明教没有散、也不会散,只是化整为零归隐于山林,惟有如此才能保住明教。”

殷天正颔首道:“也罢,这也是我明教最好的退路了。教主可答应了左使的安排?”

杨逍道:“我已和教主去信,教主已经答应了。”

1345年,明军兵临大都。

1356年,朱老四称“吴国公”,攻克大都。

1360年,明教教主张无忌退位,光明左使杨逍继任教主位。

1364年,朱老四称“吴王”。

1367年,朱老四将鞑子赶回蒙古,同时杨逍传令明教兄弟按计划迅速撤离。

1368年,朱老四改名“朱元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明”。“璋”之一字为尖利的玉器,而“朱元璋”则是:诛元的利器,他将自己比作诛元利器。

同年的皇宫中,夜幕降临,一道黑影跃过层层守卫,悄无声息地落在朱元璋仍旧亮着烛火的殿外。殿外之人全部被他点了穴道,除了眼睁睁看着黑影一步步靠近殿门,他们动不得、说不得。

红漆厚涂的宫门被缓缓推开,“吱吱呀呀”的声音之后,强劲的冷风扑面而来,将殿内亮起的蜡烛尽数吹灭,只留下了在朱元璋批阅奏折的御案上,那惟一的一支烛台。烛光摇曳,黑暗里只看得清朱元璋那张布满褶皱和胡须的脸庞。他也不惊,搁下笔、合上奏折,执起那支烛台缓缓站起身。

“吱呀”一声,黑影大手一挥,大开的殿门已经牢牢合上。

朱元璋站定在黑影前,摇曳的烛光下,那张熟悉的面孔上已经布满了苍老的皱纹。即便如此,夹杂着根根白发的墨发之下,他依旧是那样的风华绝代。

“杨教主。”他只颔了颔首。

他已经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和明教之间早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唤一声“杨教主”已经格外尊敬。他兀自走到一边,用手中惟一的烛火将大殿重新点亮。

大殿亮得白昼,白昼里的杨逍一身黑袍,下巴上的胡须同他的头发一般,少说也白了一半。他挺立在大殿中央、挺立在朱元璋面前,双手一如往常的背在身后。撇去那掺杂了银发的墨发不看、撇去那沧桑的面容不看,他依旧是当初那个与范遥并称“逍遥二仙”的光明左使杨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