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唐大山的决定,他才有了弟弟和妹妹,他才有了血肉亲人。

况且这些年来,唐大山一直明着暗着的照顾他,上工干活的时候让他干轻快活,分粮食的时候三个孩子按照成人的量分,并且经常偷偷往家里送吃喝的,兄妹三人的衣服,大多是唐婶子给做的。

在他心里,已经把唐大山当做亲人了。

唐大山拿起手里的那块玉佩。

“这块玉佩一看就是上等好货,一般寻常人家也不会有这东西。原来我一直担心建宁的身世一旦暴露,会连累咱们两家人没了命,现在看来,天的确是变了,这事说出来,也不会引起什么事情来。”

唐大山郑重把玉佩放到了李建宁的手里。

“这些年,康宁拉扯着你长大不容易。你大哥脾性软弱,吃苦受累也不会言语一声。他为了拉扯你跟妹妹长大成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你心里是知道的。正所谓长兄如父,没有你大哥,也没有你今天。所以建宁啊,答应大叔,你日子过起来了,一定要拉扯拉扯你大哥……”

“爷爷……”

李建宁已经是热泪盈眶。

大哥的辛苦他看在眼里,就算是他同大哥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在他心里,大哥永远是大哥!他们两个永远是亲兄弟。

他郑重点头。

“还有,建宁啊,我年纪大了,村里的事情,我真是有心无力了,我本来想着让你担任村支书,你有本事有魄力有能力,又是党员,你是最为合适的。可我知道,你不属于咱们村子的,你早晚得离开这里,所以,我想着,就让大江担任咱们村里的村支书,你不会对大叔有意见吧?”

李建宁含泪摇摇头,紧紧握住了唐大山的手。

他怎么会有意见呢,是唐大山救了他的命,老人一直在为他做打算,况且唐大山的想法,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第二百六十章 太阳照常升起

从唐大山家里出来之后,李建宁送大哥回了家。

临走的时候,他对着大哥的背影说,大哥,我们永远是亲兄弟。

听脚步声越来越远,坐在屋子里的李康宁禁不住热泪滚烫。

他内心里各种情绪复杂交织。

他的记忆回到他十四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那时候建宁才两岁,妹妹五六个月大,面对家徒四壁的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愁的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

他甚至想过把刚刚五六个月的妹妹送出去,刚刚两岁的建宁,就跟懂事了似的,日夜抱着妹妹不撒把,到最后还是唐婶子把建红带回去养了一段时间,兄妹三人这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欺负他们三个是没爹没娘的野孩子的人有,大多数村民却对他们的照顾有加。唐大山更是主动承担起照顾建宁建红的重任,不是送粮就是送菜,逮住哪个欺负他们,唐大山定是一顿臭骂。

那段时光真是苦不堪言。

随着弟弟妹妹长大成人,家里的日子逐渐好好转起来,他种地养家,建宁建红两个上学,聪明好学的兄妹二人,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老师都说,这两个孩子将来肯定会有出息。

日子过的虽然清苦,却也是温馨有爱,兄妹三人总是谦让,明明不够吃的食物,吃罢饭却总是能够剩下来。

可家里的境况,随着他成家之后都变了。

赖丽花总是指桑骂槐一顿骂,说什么出力的吃不上喝不上,还得供这些白吃饭的花钱上学……

建宁初中毕业那年如愿考上了县城一中,在赖丽花的责骂声中,他没有到一中报到,默默的跟着他一起下地干活了,妹妹建红连初中都没有念完。

李康宁愧疚万分。

现在知道了建宁的身世,他懊恼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恨自己为什么如此窝囊无能?

他还想着指靠着发达起来的建宁给自己撑腰,让他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