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厂要的竹篮礼盒,跟老百姓家里常用的那种结实耐用、一个篮子用几年都不坏的竹篮不一样,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就是一层薄薄的竹篾,编的篮子网眼也特别大反正里面还要用两张印刷纸做内衬,粽子个头也大,绝对不会掉出来的。
这样一个工艺简单粗糙的竹篮,乡下会做竹编的熟练工,一天能做二十多个出来。
不过,年后物价开始上涨了,姜甜也给赵东亮他们的竹篮涨价了,现在一个竹篮八毛钱。
他给帮工的算计件工资,赵家作坊提供原材料,做一个竹篮,帮工可以拿三毛钱手工费。
不要小看这三毛钱,赵东亮手底下有个做竹篮特别快的熟练工,最高纪录,一天十二个小时,做了五十二个竹篮出来,一天的计件工资就拿到了14.4元!
要知道,他们农闲的时候去给人扛水泥搬砖,一天累死累活,也才赚个两三块钱,还得搭上一顿饭钱。
但是在赵东亮这里做计件活儿就不一样了,干活就是在村里,中午忙不过来了,找人回家带个话,还能让家里人把饭菜送过来,吃完继续编筐,一点都不耽误赚钱。
在家吃饭还不花钱呢。
一天就能赚14块钱,那要是天天开工,一个月岂不是能赚四百多块钱?
一时间,别说那些会做竹编的手艺人了,就连好多女人和半大孩子,都跑到作坊这边来,蹲在边上给那些手艺人递竹篾,打下手,顺便偷个师,咳~
赵东亮这个赶鸭子上架的“临时厂长”,为了尽快完善姜甜那三千个竹篮的订单,也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交货了,刚想喘口气,回家洗个澡睡一觉,姜甜请的那个保镖,又骑着自行车到南桥村来找他了。
“赵厂长,对不住哈,县里的机关办公室,还有咱们双峰镇那边,也要采购一批我们的端午团圆粽礼盒做福利,还有化肥厂、纺织厂那边也加了单子,我们小姜老板说了,还要辛苦您几天,再给我们赶出五千个竹篮出来。”
赵东亮眼前一黑,咬牙问他:“啥时候交货?”
一个竹篮将近三毛钱的纯利润,五千个竹篮,这一把就能挣到一千五百块钱!
他就是累死,三天三夜不睡觉,也得把这个订单给接住了哇~
只希望姜甜那边能给他多宽限几天交货的时间……
江潮生憨憨一笑:“小姜老板说了,不好给你太大压力,这次可以分批交货。”
“一共五千个竹篮,分五次交货,每次间隔两天,您看成吗?”
赵东亮暗暗松了一口气,笑容满面地给江潮生递香烟,非要请他留下来吃顿饭再回去。
江潮生接下香烟,别在耳朵后面,摆了摆手,苦笑着说:“赵厂长,话我带到了,饭今天就不吃了,等咱们把今年的端午季忙过去,闲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再聚!”
都是从部队上退下来的战友,俩人也不客气,相视一笑,各自忙碌去了。
虽然离开了战斗的队伍,但是,这漫长的人生,哪里不是新的战场呢?
换了一个战场,他们照样要发挥部队的优良传统,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准时把客户交给他们的订单,按时保量完成!
累是累了点,但端午节前这段时间,村长赵永福全家的心情都格外好。
赵永福自然不必说了,自从他们家开始给“胡姥姥大肉粽”供货之后,儿子整个人都容光焕发起来,如今更是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赵厂长”。
眼瞅着只要抓住这个机会,闯下一番事业,儿子下半辈子肯定是不用愁了,赵永福能不开心吗?
老婆陈三娘的精神头,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儿子的竹编作坊那边,都是会做竹编的老手艺人比较多。村里有些想学竹编手艺,又不好意思去作坊那边的女人们,这个拿了几个鸡蛋,那个拎着一篮子瓜菜,找到村长家,央求陈三娘也教教她们。
现在整个南桥村还有谁不知道,村长家儿子满村的收竹篮子,只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