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银币的虞九舟, 立即下令铸造银币,开始试发行, 试发行地自然在燕北,再逐渐往各地推动。

首先要开银行,也就是银庄,用来发行银币,想要得到官位的商人,必须得使用银币,换取银子要以购买力为主。

比如一块银币是二十多克,预计购买力相当于一两银子的五倍,这样一来,大家宁愿用银币,也不会再用银子。

特别是做生意,带五箱子银子,不如直接带一箱子银币。

其中到底怎么换算,还要另说,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的,还需要迟晚具体写下来一本相关政策,再实施。

到时候再用银币来换算宝钞,比如一百块的宝钞,就是一百块银币,逐渐地进行货币改革。

货币改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的虞九舟跟迟晚还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力,很多事情只能慢慢地,缓步去做。

但银币跟宝钞不一样,那还是货真价实的银子,如今还算容易。

迟晚在回想货币论,货币变法史,为此她写了很多东西出来,等虞九舟有空的时候给她看。

况且现在户部亏空严重,非是一朝一夕能处理的,皇城司抄了那么多家,才弄到几百万两银子,到时间来要钱的人不少。

现在来找中枢要钱的人越来越多了,中枢拿不出来钱,各个军队代表堵在户部,爆发了好几场冲突。

虞九舟只能尽快发行银币,几百万两打成银币,按照一两五十克,一个银币二十五克来算,那就能打出来一千多万枚银币,这样一来,能暂时解决危机。

只是银币暂且还不被认可,那就只能强制使用银币。

强制性地回收银子,铸造银元,再做宝钞,最后实行纸币。

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迟晚别说跟虞九舟汇报了,光是写都能写很久,她又不是专业的金融学生,旁边还得有很多人参考。

还好虞九舟身边有谋士,她有什么可以直接询问她们,那些谋士的理解能力都很强,其中当然有对金融敏感的人。

只能说,迟晚对金融方面了解得不多,她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上,钱的发展史,来进行制定大方向,具体内容还得专业的人去做。

历史上钱币到铜钱银子,再到银票宝钞,还有银币的发行,最后就是纸币。

宝钞也是纸币,失败的原因是泛滥,没钱就印是不可能的,纸币的流行基于国家信誉,滥发滥印,消耗的是信誉,以后再想发行纸币就难了。

造成的后果比较难,最后如果中枢不买单,买单的只能是百姓。

迟晚提出宝钞的初衷可不是为了坑百姓,她是相信虞九舟,不会这么消耗大周的信誉的。

尽管大周信誉到如今,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

五月底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银币议案通过,正式开始铸造。

宝钞方案还是没有提出来,毕竟圣元帝不是虞九舟,以他贪财的性格,滥发滥印是必然的。

而发行银币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让百姓相信这是真的能买东西的。

在强制宝钞发行,跟强制银币之间,肯定选择后者,对百姓而言,非要选一个的话,银币最划算,万一银币发行出现了问题,至少那是银的,多少能回些本。

二,燕北变法开始逐渐往外蔓延,在最短的时间内蔓延至全国。

燕北变法给中枢带来了很高的收入,正好中枢缺钱,就想着加大变法力度,从而提高财政收入。

这算是因祸得福了,成功推动了变法,这算是一个意外情况,但结果是好的。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迟晚想了很久都没有想通。

她跟虞九舟分房了,并且分房一个月了。

四月底开始,虞九舟就不让她碰了,结果没两天就让她分房睡,两个人已经一个月没有同房了。

按理说,这两天是虞九舟的雨露期,这期间肯定会让她侍寝的。

可她等了两天,都没有侍寝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