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以至于他还没有建立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责任感,任何人的责任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从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像培育小树一样,不断地培土、光照、修剪、施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责任,他应该为什么负责,不必为什么负责。慢慢地孩子开始有能力掌管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需要负责,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自主地建立他的人生。

对于你的儿子,你不要悲观,他现在是初中一年级,这是一个相对宽松一点的年级,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应该暂时忘记他的学习成绩,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管教是个外力,它的目的是最终使孩子产生内力。如果不把内心的框架建立好,好的成绩只是暂时的。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

果果从开始练钢琴那天开始,我一直都是"全陪",但是,从今年开始,我逐步退出"全陪"工作,果果除了偶尔的难点以外,所有的曲目开始均是自己单独练习,最后才把我叫来听一听。我"全陪"了2年多么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当初的"全陪"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不陪?年幼的孩子,没有外力的辅佐,自己的是不能稳固地建立内力的。(天才除外)所以你现在应该调整你的方向,我觉得如果你对你儿子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要求,比如期末考试要达到第几名、超过谁谁谁,他应该能够配合你的"修建计划",这是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如果你提过高的要求,他达不到,干脆就不干了。如果你放弃目标,只要他做应该做的事,他感觉没有了束缚和捆绑,就愿意配合。配合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着急,有良好的习惯,慢慢地必然有成绩出来。果果上学期期末,我给她制定的目标是很低的,语文及格、数学80分、英语B,结果,她轻装前进,期末考试得了全优。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自己多一点耐心,孩子的成长是长期的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建立习惯的过程中,你的孩子一定觉得不舒服,你很可能会遭遇到强烈的反扑,孩子会试探你的底线有多远,这是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并让他尝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切记此时不能发怒、但一定要平静地坚持原则。举个离现在比较远的例子,果果不到2岁时,我就不再抱她走路了。也不是我有多少教育想法,而是不得已。那时我们家的阿姨把我给"炒"了,平时出去玩,因为我身体不好,大多都是阿姨抱。不知不觉我就抱不动果果了。她走了,果果就理所应当让我抱。大夏天的,我抱了两天累得都要虚脱了。我就决定让果果锻炼自己走路。 哇!她哪里肯干呀!每天早上9点钟我们都要出去和小朋友集合,因为那时小区里有20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出楼门果果就让我抱,我不抱,她大哭,哭的声音那叫一个大,整个小区都能听见。我也不着急,就坐在自带的板凳上看着她哭,一句话不说。她哭了一阵子,发现没用就不哭了。可没走几步又要抱,我就再次坐下来看着她,还是不说话,但也决不妥协。如此反复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还没走出50米。最后果果累了就妥协了,跟着我走到"约会"地点。发现大家都快走光了,那天比较热,散得比较早。我也没说什么,带着她,跟留下的零星几个孩子玩了一小会儿。回家的路上,果果再也没要我抱。第二天果果就开始了自己步行的人生直到现在。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动且又不能含怒,否则孩子搞不清你到底要干什么?让孩子尝到后果(人都走光了),比你说什么都管用。圣经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试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第41节:给你的孩子建立"责任感&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