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小手背后,老老实实地跟着先生摇头晃脑。
有家长不放心,偷偷在窗外看,见到家里皮成猴的小孩能这样老实,老怀欣慰了。
鉴于这些孩子的学识是阮元维持生计的基础,他教起人来,那是一个严厉了得。
偏偏阮公公自幼聪敏,看着一个个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觉脑壳一抽一抽得疼:怎的就这么笨呢,不是有嘴就行?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生活是彻底安顿了,这教书先生,也是一做就做了四年有余,以渊博学识在孩子们之间备受崇敬。
教着教着,他也找出点门道,照本宣读之余,也时不时给他们讲点旁的,几次下来,引得不少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念起书来更是不遗余力。
阮元不推崇为官两袖清风,但至少也要对得起良心,教书先生的观点都是歪的,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正不了,但好歹,一举一动都出自良心。
甚至由于阮元的教诲,他们更懂如何在乱流中保护自己,如何逆流而上。
从小扎下的根,最能汲取营养茁长成长,直至影响终生。
为善,却不伪善,亦不无缘施善。
当年建了学堂的村民们,哪里能想到不过无心之举,很多年后,却是真的走出去好几位大官,位极人臣,名扬天下。
很多很多年后,当朝宰相被问及幼年经历,宰相大人但笑不语,只道:“老夫的先生,那可是个妙人...”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如今,孩子们背诵完毕,阮元微微点了点头,心里满意,嘴上还是挑剔得不行:“尚有余力,还待熟读。”
好在孩子们也熟悉了先生的力求完美,齐声应「是」,虚心接受。
念在今天立秋,学堂早下课,看着一个个心思跑远的学生,阮元也不继续往下教了,只挑了几个典故说与他们听,最后编了个前些年在京城经历过的故事。
“哇,那狗官该死!”
“是啊是啊,老匹夫还想找貌美的小娘子,呸,老不知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