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当天下午,王康就带回家了一个年轻壮汉。秦亮在上房面试,先看了一眼,只见此人长得额头窄、下颔大,至少身材挺壮实。大冬天的,拿麻绳束缚的羊皮没能完全遮住身体、锁骨位置的粗糙皮肤都还裸露着,隐约还有胸肌。

秦亮问道:“识字吗?”

壮汉道:“斗大的字,只识两箩筐。”

秦亮笑道:“那就是一二三啰。叫啥?”

壮汉道:“有人叫俺阿黄,有人叫俺狗子。俺姓黄。”

秦亮心说既然叫田园犬,那还不简单?他立刻说道:“我给你取个稍微能上点台面的名字,就叫黄远,远近的远。就你了,往后管庄田上的事,等我回来时,要报知诸事,开销、收成等都要说清楚。切记勿要太苛刻附农。”

壮汉鞠了一躬,“俺会办好秦君的事。”

秦亮挥了一下手道:“去罢。”

接着秦亮看了一眼饶大山,又随口道:“正巧说起了这事,我也给大山取个名,你以后就名崇。大山被人叫习惯了,可以做字。”

饶大山笑道:“俺还有字,那不成文雅人了?”

王康在旁边道:“这不是字,是前程。”

饶大山顿时收住了笑,秦亮却笑了,心道:识字的人就是更有见识。

------------

卷一 第二十七章 萍水相逢

孙礼应该已想起秦亮平日说过的诉求,给他的官职是兵曹从事。秦亮在大将军府库房中查简牍,找到了短短一句话:刺史、司隶校尉置佐官,主兵事。

兵事这个概念很宽泛,训练、召集或遣散、作战部署等等都可以叫兵事。秦亮按照自己的理解,可能类似于参谋长。他也是第一次做这个官,便暗里寻思,大概按照参谋长的职权来做事即可。

刺史的佐官可以由刺史自行征辟,所以孙礼能直接任命秦亮为兵曹从事,只需要曹爽放人就行。

刺史的佐官、相比大将军的佐官,级别应该是稍有下降。但这是秦亮自己要的结果,所以他能欣然接受,觉得自己到了地方主兵事,可以做的事肯定更多。

秦亮临时受征辟为扬州刺史部兵曹从事,行程准备十分仓促。

仓促之下,既没有送别宴,也没有几个人来依依惜别,不过这些他都不在乎。洛阳结识的人,吕巽、何骏、钟会等人,基本没有片言只语。而那个秦亮起初觉得很好相处、很热情的大将军府武将孙谦,也没有啥表示,时间越长关系越淡。

另外疑似细作的朝云,声称仰慕秦亮的文才,不仅不给碰、最近干脆连人也很久没出现了。她估计是觉得,在秦亮身上投入太大并不值得。

反而是待事史陈安找了间酒肆,请秦亮去喝了顿酒,说些离别的话语。

酒过三巡,秦亮便忍不住说了一句话:“仆来洛阳时,起初以为陈兄不好相处,同行半月有余,交情也很清淡。不料几个月后,反倒与君相善。”

陈安回应:“庄子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原来陈安也不能免俗,开口就是三玄的内容。谈老庄周三玄最近在洛阳确实比较流行,算是时髦话题。

临行前秦亮又去过大将军府等处,办理一些公文,领一些东西,甚至到洛阳东北角的武库、领到了一副两当铠甲。刺史这样主政官员的佐官也能领到盔甲,可见淮南真是战区……

孙礼赴任的路上,并非一行数人那么简单,实际上是很大一群人,多达数千、浩浩荡荡仿佛大军出征。

大魏的边境上,有好几种兵马。有地方主官私兵和募兵组成的州郡兵;还有兵屯的兵员,平时种地,需要打仗和训练时才集结。这些兵员着甲率低、训练不足、待遇差,总之战斗力不太行。

装备最好、最能打的还是隶属大魏国中|央的中外军,跟着孙礼南下的数千人马中,主要就是各营调遣给他的中外军。否则孙礼到了淮南就是光杆,干不了什么事。

除了官军,孙礼也带着一些由门客、庄客组成的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