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6 / 8)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3811 字 1个月前

了,因为请求魔神消灾治病,将家里的钱财花光了,可是病仍然没有治好。妻子说:“我本是信奉佛教人家的女儿,为我求神治病,应该到寺庙里去。”张应来到庙里,见到了竺昙镜和尚,和尚对他说:“佛教拯救一切生灵,但是你必须一心一意地拜佛修行。昙镜明天可以到你家去。”陈应回到家里,当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身高有五六尺,快步走进门来对他说:“这户人家冷落寂寞,就是因为你的心灵不干净。”看见昙镜跟在这个人的身后,于是又说:“这户人家就要走上正路并恢复兴旺,不应该再受到责备了。”张应睡醒了以后,便点燃火把连夜赶制高座及鬼子母座。昙镜在吃早饭时来到。佛龛已经做成。张应将所做的梦说了出来,于是夫妻俩人开始遵守佛教的五种戒律,诚心拜佛,妻子的病很快就好了。

南郡掾

晋南郡议曹掾姓欧,得病经年,骨消肉尽,巫医备至,无复方计。其子夜如得睡眠,梦见数沙门来视其父。明旦,便往诣佛图。见诸沙门。问佛为何神?沙门为说事状。便将诸道人(“人”原作“何”,据明钞本改)归,请读经。再宿,病人自觉病如轻。昼得小眠,如举头,见门中有数十小儿,皆五彩衣,手中有持幡杖者,持刀矛者,于门走入。有两小儿在前,径至帘前。忽便还走,语后众小人云:“住居中总是道人。”遂不复来前。自此后病渐渐得差。(出《灵鬼志》)

晋朝南郡的议曹掾姓欧,得病一年了,被折磨得只剩下皮包着骨头,求医求神多方治疗无效,再也想不出办法了。他的儿子夜如睡觉,梦见许多和尚来看望他的父亲,第二天,他到庙里问和尚说:“佛是什么神?”和尚便把佛教的简单知识讲给他听,他便将和尚们请回家中,为父亲诵经消灾。晚上病人就感觉病症减轻了。第二天白天睡了一会儿。夜如一抬头,看见门外有几十个小孩,全都穿着五彩衣服,有的手中拿着幡,有的拿着杖,有的拿着刀,有的拿着矛,从大门走进来。有两个小孩走在前面,走到门帘前面,忽然又往回走,并对后面的小孩说:“住的都是和尚,以后不要来了。”从这以后他的病便逐渐好了。

蒲坂精舍

宋元嘉八年,河东蒲坂城大失火,不可救。惟精舍大小俨然,及白衣家经像,皆不损坠。百姓惊异,倍共发心。(出《辩正论》)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黄河东岸的蒲坂城发生特大火灾,无法扑灭。只有大小寺庙没有倒塌,佛像也没有烧毁,老百姓都非常惊奇,更加从心里信奉佛教。

吴兴经堂

宋元嘉中,吴兴郡内尝失火,烧数百家荡尽。惟有经堂草舍,俨然不烧。时以为神。(出《宣验记》)

宋元嘉年间,吴兴郡发生火灾,将几百户的房屋烧成平地,只有寺庙的草房,完好无损,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是有神灵保佑。

南徐士人

宋少帝时,南徐有一士子,从华山往云阳。见客舍中有一女子,年可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成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往至华山云阳,寻见女子,具说之。女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藏于席下,卧之当愈。数日果瘥。忽举席,见蔽膝,持而泣之,气欲绝,谓母曰:“葬时从华山过。”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打不行,且待须臾。女妆点沐浴竟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君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言讫,棺木开,女遂透棺中。因合葬,呼曰神士冢。(出《系蒙》)

南朝宋少帝时期,南徐有一个青年男子,从华山去云阳,在旅店中看到一个女子,年龄十八九岁,男子对这女子非常爱慕但没有办法相互交往,相思成病。他母亲问他,他将生病的原因告诉了母亲。他母亲前往华山云阳找到了那个女子,将男子的相思和病情告诉了女子。女子听了很受感动,将自己围裙解下来交给男子的母亲,叫她偷偷地放在男子睡觉的席子底下,可以医治男子的病。男子的母亲回家后按照女子所说的做了,过了一些日子,男子的病果然好了。一次男子偶然掀开席子,看到了女子的围裙,捧在手里,哭得就要昏死过去。他对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