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6 / 9)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5359 字 1个月前

。只有温琏不以为然地说:“不义之财,怎么能当做宝贝?”于是他找到当初卖灯架的人,将灯架还了回去。卖主说:“我自己都不知道它是银的,拿到市场出售,你给足了钱,并不是强买去的,我不敢收回来。”温琏坚持还给他,卖主表示感谢以后将灯架拿到别处卖了四五万文钱。然后拿出其中的一半准备酬谢温琏。温琏坚决不收,卖主便将钱施舍给佛寺,用以装饰佛像,以祝愿增加温琏的寿命。远近的人们没有不佩服温琏的,认为他讲仁义,后来温琏当官到尚书侍郎而死。

仲庭预

旧蜀嘉王召一经业孝廉仲庭预,令教授诸子。庭预虽通坟典,常厄饥寒。至门下,亦未甚礼。时方凝寒,正以旧火炉送学院。庭预方独坐太息,以箸拨灰。俄灰中得一双金火箸,遽求谒见王。王曰:“贫穷之士见吾,必有所求。”命告庭预曰:“见为制衣。”庭预白曰:“非斯意。”嘉王素乐神仙,多采方术,恐其别有所长,勉强而见。庭预遽出金火箸,陈其本末。王曰:“吾家失此物已十年,吾子得之,还以相示,真有古人之风。”赠钱十万,衣一袭,米麦三十石。竟以宾介相遇,礼待甚厚,荐授荣州录事参军。(出《玉溪编事》)

旧蜀的嘉王找了一名学识渊博,忠孝廉洁的人叫作仲庭预,让他来教授自己的几个儿子。仲庭预虽然熟读古书,但是仍然贪穷得经常挨饿受冻,他来嘉王家里,对他也没狠恭敬。当时天气刚刚转冷,嘉王派人将一只旧火炉送到学校给仲庭预取暖。仲庭预在炉子旁边坐下来休息,并用铁筷子拨弄炉子里的灰,从炉灰里发现了一双金子制成的火筷子。他立刻去求见嘉五,嘉王说:“贫穷的人来找我,必然有什么要求。”叫人告诉仲庭预说,正在为他制做新衣服。仲庭预辩白说:“我来不是这个意思。”嘉王历来想要成为神仙,多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怀疑仲庭预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勉强接见了他。仲庭预将金筷子拿了出来,讲述了发现它的过程。嘉王说:“我们家里丢失这双金火筷子已经有十年了,你今天得到,还能送还,真有古人君子的风格!”随后,他赏给仲庭预十万文钱,一套衣服,三十石米麦。从这以后他对待仲庭预如贵宾,后来又推荐任命仲庭预为荣州录事参军。

吝 啬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出《笑林》)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沈 峻

吴沈峻,字叔山,有名誉而性俭吝。张温使蜀,与峻别。峻入内良久,出语温曰:“向择一端布,欲以送卿,而无粗者。”温嘉其无隐。又尝经太湖岸上,使从者取盐水。已而恨多,敕令还减之。寻以自愧曰:“此吾天性也。”又说曰,姚彪与张温俱至武昌,遇吴兴沈珩。守风粮尽,遣人从彪贷盐一百斛。彪性峻直,得书不答。方与温谈论。良久,呼左右:“倒百斛盐著江中。”谓温曰:“明吾不惜,惜所与耳。”沈珩弟峻,有名誉而性俭吝。(出《笑林》)

吴国的沈峻,字叫叔山。他有名誉地位,但很吝啬。张温出使蜀国。临行前向沈峻告别,沈峻走进里屋很久,出来后对张温说:“我想找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