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4 / 8)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3593 字 1个月前

样?”蔡洪回答说:“吴国的官员都是英明君主的得力助手,太平时代的有用人才。比如朱永长处理事物的才能,慎重严谨的崇高威望。严仲弼如同深远的沼泽里的天鹅,深谷中的白马。顾彦先如同钟、罄、琴瑟八种乐器,又像五彩龙纹的礼服。张伯威如同严冬的青松,黑夜的灯光,陆士龙就像飞舞徘徊的天鹅,如同悬挂的钟鼓,等待有人去敲响。以上这些人,以笔当锄,以纸张作田地,以墨当庄稼,以礼义当作丰收,以谈论为美好的名誉,以忠诚和宽恕作为珍宝,以撰写文章当作锦绣,以收藏经典著作当作布匹,以保持谦虚作为坐位,以建立理论作为帏幕,以提倡仁义作为房屋,以遵守道德作为墙壁。”

范百年

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谒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之曰:“卿州复有此水否?”百年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梁州刺史。(出《谈薮》)

南朝时候梁州的范百年有事去见明帝,明帝在谈话中涉及到广州的贪泉,因而问范百年:“你们那里是否也有这种泉水?”范百年回答说:“梁州只有倡文习武的乡镇和廉泉让水。”明帝又问:“你的住宅在什么地方?”范百年回答说:“我住在廉泉和让水之间。”明帝认为他回答得好,后来任命他为梁州刺史。

张 融

吴郡张融字思光,长史畅之子,郎中纬之孙。融神明俊出,机辩如流,尝谒太祖于太极西堂。弥时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迟?”答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融为中书郎,尝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融善草隶,太祖尝语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出《谈薮》)

吴郡的张融字叫思光,他是长史张畅的儿子,郎中张纬的孙子。张融聪明英俊,人才出众,他反应机敏,对答如流。有一次他去太极西堂朝见太祖皇帝,晚些时才赶到。皇帝笑说问:“你为什么才到?”他回答说:“我从地面升到了天上,按道理不应该太快。”张融是中书郎,他曾经感叹地说:“不恨我没有生在古人的时代,恨古人没有生在我这个时代!”张融善于写草书、隶书、太祖皇帝对他说:“你的字非常具有骨架和力度,可惜缺少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章法。”张融回答说:“不恨我缺少二王的章法,只恨二王缺少我的章法。”

庾杲之

齐武帝尝谓群臣曰:“我后当何谥?”莫有对者。王俭因目庾杲之对。果之曰:“陛下寿比南山,与日月齐明,千载之后,岂是臣子轻所度量。”时人称其辩答。(出《谈薮》)

齐武帝曾经对众位大臣说:“我死以后,会给我追加个什么谥号?”没有人能回答。王俭用目光示意庾杲之回答,庾杲之说:“皇帝陛下寿比南山,像日月一样长久放射光辉,千年以后的事情,哪里是我们现在作臣子的所能猜测和确定的。”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辩解应答的才能。

王 俭

齐王俭字仲宝,金紫僧绰之子,侍中昙首之孙。少孤,幼有珪璋器,四五岁,与凡童有异。常为五言诗曰:“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己愧前哲,裣衽归山丘。”故论者以宰相许之。后为吏部尚书,有客姓谭诣俭求官。俭曰:“齐桓灭谭,那得有汝。”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之。帝常幸乐游宴,群臣奉乐。帝曰:“好音乐,孰与朕同?”对曰:“沐浴皇风,并沾比屋。亦既在齐,不知肉味。”帝称善。俭尝集才学之士,累物而丽之,谓之丽事,丽事自此始也。诸客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色花簟白团扇。宪坐簟执扇,意气自得。秣陵令王摛后至,操笔便成,事既焕美,词复华丽,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负之而趋。”(出《谈薮》)

齐朝的王俭字叫仲宝,是二品大官王僧绰的儿子,侍中王昙首的孙子。他从小丧父,年幼的时候就品行端正,四五岁的时候,就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