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4 / 7)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0838 字 1个月前

”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却请此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问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牧虽屠狗,不能易也。”崔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杜紫微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出《摭言》)

侍郎崔郾受命做主考官。在东都洛阳开试。中书省、尚书省、黄门省的大员们齐集常乐传舍,盛况空前。当时吴武陵做太学博士(太学官名)骑着瘸驴而来。崔郾听说他来了,有些惊讶,立即迎出去同他说话。吴武陵说:“你以德高望重为皇帝选取人才,我怎么能不帮你略尽微力呢。我在太学里偶然发现学子们好几十人在读一本书。又是赞扬又是鼓掌。我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这个人真有王佐(形容词,并非人名,意扶佐君王)的才华。你是个大官,恐怕没功夫读过这篇文章。”于是从袖中取出杜牧的文章,高声朗读。崔郾称奇。吴武陵请求说:“请你选他作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吴武陵说:“那么,第三名。”崔郾说也已经有人。吴武陵说:“实在不得已,第五名吧。”崔郾未及做答,吴武陵就说:“如果还不行,把这篇赋拿来还我。”崔郾立即说:“我答应你。”崔郾就座,对在座的大官们说,刚才吴太学(武陵尊称)帮我选中一位第五名。有人问是谁,崔郾答以杜牧。这些人中有人说杜牧这个人不拘小节。崔郾说,我已经答应了吴武陵,杜牧即使是个卖狗肉的人,也不能更改。崔郾在洛阳放榜,进士们在长安过堂。杜牧作诗说:“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意思说,在洛阳放榜的时候,花还没开放,三十三名考中的人骑着马到长安去参加过堂,喝着秦地少年们酿的美酒,进士们把春色也携到了长安。

刘 蕡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登制科。时刘蕡对策万余字,深究治乱之本。又多引春秋大义,虽公孙弘、董仲舒不能肩也。自休已下,靡不敛袵。然以指斥贵倖,不顾忌讳,有司知而不取。时登科人李邵(明抄本“邵”作“郃”。)诣阙进疏,请以己之所得,易蕡之所失。疏奏留中。蕡期月之间,屈声播于天下,(出《摭言》)刘蕡、杨嗣复之门生也。既直言忤,中官尤所嫉怒。中尉仇士良谓嗣复曰:“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嗣复惧,答曰:“嗣复昔与蕡及第时,犹未风耳。”(出《玉泉子》)

大和二年,裴休等二十三人位进士参加皇帝亲诏的殿试。刘蕡的《策》有一万余字。深刻探究了治乱之本,引伸春秋大义为佐证。公孙弘、董仲舒那样的学问家也无法比拟。裴休等人都甚敬重。刘蕡的文章中,抨击宦官权贵,无所顾忌。所以,考官虽然明知刘蕡的才华,也不敢取中。殿试取中的进士李邵上书朝廷,请把自己的的学位让给刘蕡。李邵的上书被扣下没有回音。刘蕡虽然没有考中,但一月之间,声名远播天下。刘蕡是杨嗣复取中的进士,由于正直敢言得罪了权贵,尤其是显贵的宦官,更加恼恨。中尉(宦官首脑,北寺最高官长)仇士良对杨嗣复说:“为什么趁国家考试的机会,放出这样的疯汉子来?”杨嗣复恐惧,回答说:“殿试之前,刘蕡不疯。”

薛保逊

薛保逊好行巨编,自号金刚杵。太和中,贡士不下十余人,公卿之门,卷轴填委,为阍媪脂烛之费。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逊卷,即所得倍于常也。(出《摭言》)

薛保逊经常写有影响的大部头文章,自己号称金刚杵。太和中期,被举荐的读书人不下一千余人。公卿家里堆满了他们的书画,常被当作看门老妇的灯火之资。掮客们说:“如果是薛保逊的文章,比平常人的文章卖价要高出一倍。”

贾 岛

贾岛不善呈试,每试,自叠一幅。巡铺(“铺”原作“捕”,据明抄本改)告人曰:“原夫之辈,乞一联,乞一联。”(出《摭言》)

科举考试为防止假冒,应试的人要先投奏状,由考官检验,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