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4 / 8)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759 字 1个月前

甫湜看罢大惊,于是他们将来时骑的马的嚼子连在一起,携李贺返回,亲手为他束发。李贺尚未成年,就遭受艰难的生活。后来他想参加举拔乡贡进士的科考,又遭到世人诽谤他不避家讳。为此韩愈写了一篇辨“讳”的文章为他辩护。不幸的是,李贺二十六岁就去世了,未到壮年而夭折。又

韩愈引致后辈,为举科第,多有投书请益者。时人谓之韩门弟子。后官高,不复为也。(出《国史补》)

韩愈引荐后辈,为他们荐举科第。因此有很多人投书韩愈,想以此晋身科第。当时人称这些人为韩门弟子。韩愈官位升高后,不再这样做了。

杨敬之

杨敬之爱才公正。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因此遂登高科也。(出《尚书故实》)

杨敬之为人公正惜才。他曾得知江表项斯很有才华,就送给他一首诗说:“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因此,项斯就高科得中啦。

卢 肇

王镣富有才情,数举未捷。门生卢肇等,公荐于春官云,“同盟不嗣,贤者受讥。相子负薪,优臣致诮。”乃旌镣嘉句曰,“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声闻蔼然。果擢上第。(出《抒情诗》)

王镣非常有才华,却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他的学生卢肇等一齐在春试考官面前举荐王镣说:“同盟者不相继承,贤达的人受到讽讥,蔺相如这位贤相却要负薪去请罪,优秀的官员反到遭到打击,这些都正常吗?”同时,表扬王镣说:“击打石头容易迸出火花,打动人的心却非常难啊。今天在朱门的为官者,当年也曾痛恨朱门深啊。”负责春试的考官听了后,态度变得亲切近人了。春试完了,王镣果然考中。

令狐绹

宣皇坐朝,次对官趋至前,必待气息平匀,上然后问事。令狐绹进李远为杭州刺史,宣皇曰:“我闻李远诗云,‘长日唯销一局棋。’岂可以临郡哉。”对曰:“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仍荐远廉察可任,乃俞之。(出《幽闲鼓吹》)

唐宣宗坐朝,待对大臣们上殿跟皇帝讨论朝政,一定等待他们呼吸平息下来,皇上才询问事体。令狐绹向宣宗进荐李远作杭州刺史,宣宗问:“我听说李远有一句诗是这样的:长日唯销一局棋。怎么可以让他任一郡之长呢?”令狐绹回答说:“诗人在诗中讲的事情,不可信实啊!”仍然向宣宗进荐李远廉洁明察可以任用。于是宣宗皇帝就允许他的进荐,任用了李远。

崔 铉

郑愚尚书,广州人。擢进士第,(第下原有士字,据北梦琐言三删)扬历清显。声甚高而性好华,以锦为半臂。崔魏公铉镇荆南,郑授广南节制。路由渚宫,铉以常礼待之。郑为进士时,未尝以文章及魏公门,至是乃执所业。魏公览之,深加叹赏曰:“真销得半臂也。”(出《北梦琐言》)

尚书郑愚,广州人氏,从进士步入仕途。该人喜爱宣扬自己的经历和高洁,名声很高又好浮华,在一边的胳臂上刺上锦纹。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郑愚被任命为广南节制,途经荆南,崔铉以通常的礼仪接待他。郑愚为进士的时候,未曾将自己的文章给崔铉看过,这次才将它们给崔铉读。崔铉读过后,深深地赞叹说:“真可以在半边的胳臂上刺纹以显耀啊。”

高逸孔稚珪

齐会稽孔稚珪,光禄灵产之子,侍中道隆之孙,张融之内弟。稚珪富学,与陆思晓、谢沦为君子之交。珪不乐世务,宅中草没人。南有山池,春日蛙鸣。仆射王晏尝鸣笳鼓造之,闻群蛙鸣,晏曰:“此殊聒人耳。”答曰:“我听卿鼓吹,殆不及此。”晏有愧色。历位太子詹事。赠光禄大夫。(出《谈薮》)

孔稚珪,齐国会稽郡人氏,光禄大夫灵产的儿子,侍中道隆的孙子,张融的内弟。孔稚珪很有才学,和陆思晓、谢沦是朋友。孔稚珪不愿意干家务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