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5 / 8)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759 字 1个月前

院子里的蒿草长得可以没人他也不铲除。他家对面南山有一池塘,水中有蛙,每天春天蛙声鼓噪,直传入院中。仆射王晏有一次吹着笳敲着鼓前来拜访他,听到蛙声鼓噪,对孔稚珪说:“这些蛙声真刺耳。”孔稚珪回答说:“我听你吹笳敲鼓还赶不上我的蛙鸣呢!”王晏听了后很难为情。孔稚珪官历太子詹事,死后追封为光禄大夫。李元诚

北齐赵郡李元诚,钜鹿贞公恢之孙,钜鹿简介灵之(灵之原作之公,据北齐书二二李元忠传改)曾孙。性放诞,不好世务,以饮酒为务。为太常卿,太祖欲以为仆射,而疑其多酒。子骚谏之,元诚曰:“我言作仆射不如饮酒乐,尔(尔原作耳。据明抄本改)爱仆射,宜勿饮酒。”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及孙腾,尝诣元诚,其庭宇芜旷,环堵颓圯。在树下,以被自拥,独对一壶,陶然乐矣。因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其妻,衣不曳地。撒所坐在褥,质酒肉,以尽欢意焉。二公嗟尚,各置饷馈,受之而不辞,散之亲故。元诚一名元忠。拜仪同,领卫尉,封晋阳公。卒赠司徒,谥曰文宣。(出《谈薮》)

北齐赵郡人李元诚,是巨鹿贞公李恢的孙子,简公李灵的曾孙。性情放荡怪诞,不愿意做家务事,把喝酒当成营生,官为太常卿。太祖想任他为仆射,却疑虑他喝酒误事。李元诚儿子李骚劝说他少喝酒。他说:“依我说作仆射不如喝酒快活。你爱仆射这个官职,应当不喝酒。”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和孙腾,曾到李元诚家。见到他家庭院荒芜空旷,周围的院墙已经坍塌。李元诚披着被子独自一人在喝酒,自得其乐,他妻子穿着很短的衣裙。李元诚看到他们进了院,忙招唤他妻子撤去他坐的褥子去换酒,来招待他们。二人感叹李元诚这样好客,各自拿出自己的饷银送给他。李元诚欣然接受一点也不推辞,将这些银钱送给亲朋。李元诚还有一个名字叫元忠。他官任仪同,领卫尉,被封为晋阳公。他去世后被皇上赠为司徒,追认为文宣。陶弘景

丹阳陶弘景幼而惠,博通经史。覩葛洪《神仙传》,便有志于养生。每言仰视青云白日,不以为远。初为宜都王侍读,后迁奉朝请。永明(永明原作水平,按梁书五—陶弘景传谓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据改)中,谢职隐茅山。山是金陵洞穴,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华阳洞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时号茅山。由是自称华阳隐居,人间书疏,皆以此代名。亦士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朴也。惟爱林泉,尤好著述。缙绅士庶禀道伏膺,承流向风,千里而至。先生尝曰:“我读外书未满万卷,以内书兼之,乃当小出耳。”齐高祖问之曰:“山中何所有?”弘景赋诗以答之,词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高祖赏之。(出《谈薮》)

丹阳陶弘景幼年聪慧,博览群书。自从他阅读了葛洪的《神仙传》后,便产生了隐居山林、修仙养道的想法。他常常对人说:“仰观青云白日所显现的天象,离我归隐山林修仙养道的时日不远了。”陶弘景起初官拜宜都王侍读,后来改迁奉朝请,这是一个闲职,定期参加一些朝会了事。齐武帝永明年间,陶弘景辞去官职归隐茅山。茅山有个金陵洞,洞长环回一百五十余里,又叫华阳洞天,内有三茅司命的府庙,因此当时人叫它茅山。由这个洞名,陶弘景自号为华阳居士。此后,凡有记载他的书文,都用华阳居士这个称谓。陶弘景隐居茅山,就象士大夫以能参加古代圣贤的礼教玄晏为荣、葛洪怀抱木皮守持本真一样。陶弘景不但有林乐之好,而且尤为喜爱著书立说。晋绅庶士中仰敬他的人很多,有的不远千里来拜谒他求道。陶先生曾说:“我读修炼以外的杂书不到万卷,同时也读有关修仙成道的书,权当小小的研究吧。”齐高祖问询陶弘景:“卿归隐泉林,山中有什么东西那么吸引着你啊?”陶弘景赋诗作答。诗中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齐高祖读诗后,非常赞赏陶弘景。田游岩

唐田游岩初以儒学累徵不起,侍其母隐嵩山。甘露中,中宗幸中狱,因访其居,游岩出拜。诏命中书侍郎薛元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