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时,这边寺塔上有相同音律的编钟发出响声共鸣。因此一定要摘下塔上的风铃观察一下。于是对僧人说:“这个风铃是沽洗编钟,请单独将它取下来放在院里。”宋沇回到太常府衙,让乐工和僧人一块亲临现场观看。约定好时间,太常府衙那边扣动悬挂的编钟,寺院中的这个沽洗编钟果然应和。于是将它向寺院买下来,放回太常本悬处。又有一次,宋沇送客人出通化门,遇到掌管财务的度支运乘,上马稍许,忽然匆忙作揖告别。待度支使运乘走后,宋沇又悄悄地跟随在后面,又认得一铃,说这只铃也是失去的编钟。别人只觉得这只铃铸造的技艺很独道,与众不同,别的就看不出来了。待到配悬在原有的编钟间,才看出来不论是外形还是发音都符合。奇怪吗?这正是识徵的人在演奏编钟的人之中啊!
王仁裕
晋都洛下,丙申年春。翰林学士王仁裕夜直,闻禁中蒲牢,每发声,如叩项脑之间。其钟忽撞作索索之声,有如破裂,如是者旬余。每与同职默议,罔知其何兆焉。其年中春,晋帝果幸于梁汴。石渠金马,移在雪宫,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出《玉堂闲话》)
丙申年春天,在晋国都城洛下。翰林学士王仁裕值宿,听到宫中的蒲牢里,常常有声响传出来,象敲膀颈与脑袋之间。乐悬上的编钟忽然碰撞发出索索的声音,象破裂了似的。这种响声出现了十多天。王仁裕每当和同仁悄悄议论这件事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征兆。这年仲春,晋帝果然迁都汴梁,将石渠阁里的藏书和金马移在雪宫,到今天已经十三年了。索索之声,就是征兆啊。
李师诲
李师诲者,画番马李渐之孙也。为刘从谏潞州从事。知从谏不轨,遂隐居黎城山。潞州平,朝廷嘉之,就除县宰。曾于衲僧外,得落星石一片。僧云:“于蜀路早行,见星坠于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断磬。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绦处尚光滑。岂天上奏乐器毁而坠欤?”此石流转到安邑李甫宅中。(出《尚书故实》)
李师诲,是绘画番马李渐的孙子,任潞州刘从谏的从事。得知刘从谏图谋不轨,于是就隐居在黎城山中。刘从谏反叛被平息后,朝廷嘉奖李师诲,升迁他到除县任县宰。李师诲曾在一位穿衲衣的僧人那里,得到陨石一片。那个僧人说:“一次,他早起行走在蜀道上,看见有一颗流星坠落在前边。掘地,挖出这片陨石,如断磬。陨石的右端雕刻一个狻猊头,也象磬,有孔,穿丝带的地方还很光滑呢。这大概是天上有神人奏乐乐器坏了掉到地上的吧!”这块陨石后来流传到安邑李甫家。
琴玙璠乐
秦咸阳宫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七宝饰之,铭曰玙璠之乐。(出《西京杂记》)
秦咸阳宫藏着一架古琴,长六尺,安着十三根琴弦。用二十六根绳索系着。整架琴都镶嵌着金、银、琉璃、砾磲、玛瑙、珍珠、玫瑰宝石等七宝,上面铭刻有“玙璠”二字,这架琴就叫“玙璠乐”。
刘道强
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凫寡鹤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出《京西杂记》)
齐国人刘道强弹得一手好琴。他能在琴上弹奏出单只野凫与失去伴侣的白鹤绕空飞翔、鸣声凄绝的形象来。听他弹琴的人,被他弹奏的琴声所感染,都不能自制。
赵 后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烈女之象。亦善为《归凤》《送远》之操焉。(出《西京杂记》)
赵后有一架宝琴,叫凤凰。琴上面都是用金、玉等珠宝镶嵌,暗起的龙、凤、螭、鸾,及古代贤、烈女子的图象。赵后还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弹奏《时凤》、《送远》等曲。
马 融
马融历二郡两县,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南郡四年,未尝按论刑杀一人。性好音乐,善鼓琴吹笛。每气出蜻蜊(明抄本蜊作蛚)相和。(出《商芸小说》)
马融曾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