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 乐一(7 / 10)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7336 字 2个月前

郡二县为官,没有什么政绩,办事也跟常人一样。他在武都任职七年,在南郡任职四年,从未按照刑律上的规定处死过一个人。马融生性爱好音乐,鼓一手好琴吹一管好笛。每当他鼓琴吹笛时,都引来蟋蟀相和。

杨 秀

隋文帝子蜀王秀,尝造千面琴,散在人间。(出《尚书故实》)

隋文帝的儿子蜀王杨秀,曾经制作一架千面琴,散失在民间。

李 勉

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桐梓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谓之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百衲琴。用蜗壳为徵,共间三面尤绝异,通谓之响泉韻磬。弦一上,可十年不断。(出《尚书故实》)又

勉又取漆筒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绝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韻磬,自宝于家。又

京中又以樊氏、路氏琴为第一。路氏有房太尉石枕,损处惜而不治。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上者以玉徽,次者以宝徽,又次者以金螺蚌徽。

唐汧国公李勉喜爱雅琴,曾经选用最好的桐木和梓木,将它们砍碎再重新拼合在一块儿,制成琴,取名叫“百衲琴”,镶嵌蜗壳为标志。这架琴的三面尤其绝异,人们都称它为响泉韻磬,上一次弦,十年不断。又

李勉又用漆筒作琴,作了几百张,谁向他要琴,他都给。在这几百张琴中,出了两张绝代好琴,一张名叫响泉,一张名叫韻磬,自家珍藏起来。又

在京都长安,樊家、路家制作的琴堪称第一。路家藏有房太尉石枕一具,枕上有一处破损了可惜不能修复过来。蜀中雷家制的琴,常常是自己品评它的好坏、优劣。上品琴镶玉作标志,较好的琴镶宝石作标志,较差的镶金螺蚌壳作标志。

张弘靖

张相弘靖夜会名家,观郑宥调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动宫则宫应,动角则角应。稍不切,乃不应。宥师董庭兰,尤善汎(按吴曾能改斋漫录五引汎作沉。)声、祝声。(出《国史补》)

宰相张弘靖一天夜晚拜会有名的琴师郑宥,观看郑宥给二张琴调音。调宫则宫应,调角则角应,稍微不准确,就不应。郑宥的老师董庭兰,尤其善长弹奏和声与祝声。

董庭兰

响泉、韻磬,本落樊泽司徒家,后在珠崖宅,又在张彦远宅,今不知流落何处。弹琴近代称贺若夷、甘党。前有董庭兰、陈怀古。怀能況(況疑是汎。详前张弘靖条。)祝二家声,谓大小胡笳也。萧古亦善琴,云胡笳第四头。犯无射商,遂用其音为萧氏九弄。(出《卢氏杂说》)

响泉、韻磬二琴原本落在司徒樊泽家,后又落在珠崖宅,又落在张彦远宅,现在不知流落在谁家。琴弹得最好的人,在近代应该说是坝若夷与甘党。这以前有董庭兰、陈怀古。怀古能用况、祝二家的技法弹琴,谓大、小胡笳。萧古也善弹琴,叫做胡笳第四头。犯无射商,于是采用他的音律谱成萧氏九曲。

蔡 邕

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比往而酒会已酣焉,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出《汉书》,明抄本作出华嫱《汉书》,疑是华峤《后汉书》)

蔡邕在陈留时,邻人请蔡邕去他家赴酒宴。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客人中间有人弹琴。蔡邕走到门口,悄悄听琴声,自语:“嘻!用琴声召唤我怎么琴声里却流露出杀机呢这是为什么?”于是返回家去。被派去请蔡邕的仆人告诉主人说不知什么原因蔡老爷又回自己家啦。主人立即亲自追到蔡邕家问他为什么又回来啦?蔡邕将事情的缘故告诉了邻人。弹琴的这位客人知道后,向蔡邕解释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悄悄爬向一只鸣蝉,而蝉又将离去。螳螂与蝉,一个向前一个后去,我心里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