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帖留存在宫内了。另有一说是,后来又让岐王借阅出来。开元十二年岐王府上发生一场大火灾,府内藏书全都烧光了,这本帖本也在其中。
王 慄
王慄,羲之之叔也,善书画。尝谓右军曰:“吾诸事不足道,唯书画可法。”晋明帝师其画,王右军学其书。(出《尚书故实》)
王慄,王羲之的叔父,擅长书画。一次王慄对王羲之说:“我所做的一些事情不值得一提,唯有书与画可供他人学习效法。”晋明帝司马绍学习过王慄的绘画,王羲之学他的书法。
潞州卢
东都顷年创造防秋馆,穿掘多蔡邕鸿都学所书石经,后洛中人家往往有之。王羲之《借船帖》,书之尤工者也。故山北卢匡,宝惜有年。卢公致书借之,不得。云:“只可就看,未尝借人也。”卢除潞州,旌节在途,才数程,忽有人将书帖就卢求售。阅之,乃《借船帖》也。惊异问之,云:“卢家郎君要钱,遣卖耳。”卢叹异移时,不问其价,还之。后不知落于何人。京师书侩孙盈者,名甚著。盈父曰仲容,亦鉴书画,精于品目。豪家所宝,多经其手,真伪无所逃焉。公《借船帖》,是孙盈所蓄,人以厚价求之,不果。卢公时其急切,减而赈之,日久满百千,方得。卢公韩太仲外孙也,故书画之尤者,多阅而识焉。(出《尚书故实》)
东都洛阳有一年建造防秋馆,挖掘出许多蔡邕在鸿都学书时所书刻的经文石,以后洛阳人往往家家都藏这些石经文。王羲之的《借船帖》,它的书法尤其工稳精妙。因此,山北卢匡珍藏它有年月了。卢公写封书信给他说要借《借船帖》一读,没有借到。卢匡回信说:“《借船帖》是可以到我家中来观赏,从未借出去给人看。”后来,卢公官拜潞州,打着旌节等仪仗上路赴任,才走了几程,忽然有人拿着一本书帖向卢公出售。卢公观之。是《借船帖》啊!惊异地询问出售书帖的人:“这书帖是谁家的?”出售书帖的人说:“卢家公子需用钱,派我拿出来卖的。”卢公感叹时过境迁,不问售价,将书帖退还给出售帖人。后来就再也不知道《借船帖》的下落了。京都书侩孙盈,名满京师。孙盈父亲叫孙仲客,会鉴赏书画,特别精通名贵书画的品目。京中富豪家中收藏的书画,许多都经他给鉴定过,是真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卢公的《借船帖》,是孙盈收藏的。以前,有人出高价购买,没有买到手。待卢公购买时,正赶上它的主人急切需用钱,减价出售这本书帖,用来筹集度过困难的钱款。等候了很久,直到筹集到了成千上万的钱,才得到这本《借船帖》。卢公,是韩太仲的外孙,因此他的书与画都很有功夫。这就是读书多了,必然见识广博。
桓 玄
晋书中有饮食名“寒具”者,亦无注解处。后于《齐民要术》并《食经》中检得,是今所谓“糫饼”。桓玄尝盛陈法书名画,请客观之。客有食寒具,不濯手而执书画,因有污,玄不怿。自是会客不设寒具。(出《尚书故实》)
晋书中记载有一种食物名叫“寒具”,书中没有注释说明。后来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求》和《食经》中查到了,就是今天用油炸着吃的一种粘食小吃,叫糫饼。桓玄有一次热情地将自家收藏的书法字帖,名画陈列出来给一位客人看。这位客人一边吃着糫饼一边欣观这些字画,没有洗手就翻阅看,见字画污上了油渍,桓玄非常不高兴。从此以后,再有客人来,不摆设糫饼招待客人。
褚遂良
贞观十年,太宗谓魏征曰:“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征曰:“褚遂良后来书流,甚有法则。”于是召见。太宗尝以金帛购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咸为证据,一无舛误。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太宗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利,为一时之绝。购求得人间真行,凡二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草书二十纸,装为八十卷。每听政之暇,时阅之。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亦胜弃日。凡诸艺,未尝有学而不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