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5 / 7)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754 字 1个月前

吃食物的和尚,立刻化作石头了。天台山和尚走出山遇见人,问他们这里归哪管辖,已经在牟平县的海边了。

陨 石

唐天复十年庚午夏,洪州陨石于越王山下昭仙观前,有声如雷,光彩五色,阔十丈。袁吉江洪四州之界,皆见光闻声。观前五色烟雾,经月而散。有石长七八尺,围三丈余,清碧如玉,堕于地上。节度使刘威命舁入昭仙观内,设斋祈谢。七日之内,石稍小,长三尺;又斋数日,石长尺余;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观内。(出《录异记》)

唐天复十年即庚午年的一个夏天,洪州有块石头陨落在越王山下的昭仙观前。有声音如雷,发出五色光彩,光环有十丈。袁州、吉州、江州、洪州这四个州的界内,人们都看见了光听见了响声。昭仙观前的五色烟雾,一个月才散去。有块大石长七八尺,周围三丈多,清碧如玉,落在地上。节度使刘威命人抬入昭仙观内,设置供品祈祷拜谢。七天之内,石稍见小,长三尺;又供祈了几天,石只一尺多长;现在只有七八寸长,仍留在昭仙观内。

目 岩

平乐县有山,林石岩间,有目如人眼,极大,瞳子白黑分明,名曰目岩。(出《荆州记》)

平乐县有座山,山林的岩石中间,有孔象人的眼睛,特别大,内眼珠黑白分明,名叫目岩。

石 驼

于阗国北五日行,又有山,山上石骆驼溺水,滴下,以金银等器承之,皆漏。人掌亦漏,唯瓠取不漏。或执之,令人身臭,皮毛改。(出《洽闻记》)

从于阗国向北走五天,又有一山,山上有头石骆驼尿水。水滴到山下,用金银等器具接水,水都漏;人用手掌接水也漏,只有用葫芦做的器具接水才不漏。如果用手端它,人身上就发臭,皮毛都变了样子。

石 柱

劫比他国,中天竺之属国也。有石柱,高七十尺,绀色有光。或观其身,随其罪福,悉见影中见之。(出《洽闻记》)

劫比他国,隶属于中天竺国。国内有根石柱,高七十尺,颜色深青带红有光泽。如果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吉凶祸福,就可以全从影子中看见了。

石 响

南岳岣嵝峰,有响石,呼唤则应,如人共语,而不可解也。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之曲(“曲”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响石,高三丈五尺,阔二丈,状如卧兽。人呼之应,笑亦应之,块然独处,亦号曰独石也。(出《洽闻记》)

南岳岣嵝峰,有一响石,呼唤它就答应,就象人与人说话一样,不明白怎么回事。南州南河县东南三十里,丹溪的转弯处,有块响石,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形状象卧兽。人呼唤它它就答应,人笑它也笑。它孤独地躺在那里,所以也称作独石。

石 女

桂阳有贞女峡,传云,秦世数女,取螺于此,遇雨,一女化为石人。今石人形高七尺,状似女子。(出《玉歆始兴记》)

桂阳有个贞女峡,传说,秦朝时有几个女人,在峡中采螺,遇到了雨,一个女人化做石人。现在石人身高七尺,体形象女人。

藏珠石

江州南五十里,有店名七里店,在沱江之南。小山下有十余枚,如流星往来。或聚或散。石上常(“常”原作“石”,据明抄本改)有光景。相传云,珠藏于此,乃无价宝也。或有见者,密认其处,寻求不得。(出《录异记》)

江州南五十里,有个村店名叫七里店,在沱江的南面。它那里有座小山丘,下面有十多个石子,象流星一样往来穿梭,时聚时散。石上经常有光影。人们都传说,有宝珠藏在这里,是无价宝。有见到藏珠石的人,虽然暗中记住了藏珠石所在的地方,但却找不到宝珠。

化 石

会稽进士李晀,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偶有蛇集其上,驱之不去,视以化为石。求它虫试之,随亦化焉。壳落坚重,与石无异。(出《录异记》)

会稽进士李晀,偶然拣到一颗小石子,颜色青黑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