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6 / 9)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5748 字 1个月前

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遂以巨石填之。迩后虽时有产女端严,则七窍四肢多不完全。异哉(州界有一流水,出自双角山,合容州畔为绿珠江。亦犹归州有昭君村,村盖取美人生当名矣)!(出《岭表录异》)

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从前有一户姓梁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石季伦做交趾采访使的时候,用圆珠三十斗买下了梁家的女儿。梁家居住的地方,旧井还在。听老人讲,喝了这井水的人,生下的女儿必定大多都很美丽。乡里有人知道了,认为美色不利于时运,就用巨大的石块把井填上了。填井之后,虽然也不时有端庄的女孩出生,但七窃和四肢大多不完全。奇怪!(州边界有一条流水,从双角山发源,在容州边汇合成为绿珠江。像归州有昭君村似的,村子因美人出生于此而命名)!

临沅井

葛稚川云,余祖鸿胪少时,尝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名家,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朱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出《抱朴子》)

葛维川说,他曾任大鸿胪的祖父年轻时,曾经做过临沅县令。听他祖父说,临沅县有一户有名的家庭,家中的人世代长寿,有的超过一百岁,有的八九十岁。后来迁移到别处,这家的子孙因转换了地方多半过早地死去。别的人住了他家原来的房子,以后世代都长寿。从这件事来看就觉得是住宅所造成的,但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原因。见他家的井水发红,就试在井的左右挖掘,挖到了古人埋下的丹砂几百斗,离井几尺远。这些丹砂的汁液凭借泉水渐渐流入井中,因此饮这口井的水才得以长寿。何况炼制后的丹砂吃下去呢!

火 井

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在蜀都者,时以竹板木投之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观视后,火转盛热,以盆著井上煮盐,得盐。后人以家烛火投井中,即灭息,至今不复燃也。(出《博物志》)

有一处火井,长宽各五尺,深二三丈。住在蜀国都城的人,时常用竹子木板和木棍投入井中以取火。诸葛亮丞相前去观察后,火势转旺而更热。用盆放到井上煮盐水能得到食盐。后来有人把家中的蜡烛火扔到井中,火井立即熄灭,到现在也不再燃烧。

盐 井

陵州盐井,后汉仙者沛国张道陵之所开凿。周回四丈,深五百(“五百”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四十尺。置灶煮盐,一分入官,二分入百姓家。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万岁通天二年,右补阙郭文简奏卖水,一日一夜,得四十五万贯。百姓贪其利,人用失业。井上又有玉女庙。古老传云,比十二玉女,尝与张道陵指地开井,遂奉以为神。又俗称井底有灵,不得以火投及秽污。曾有汲水,误以火坠,即吼沸涌。烟气冲上,溅泥漂石,甚为可畏。或云,泉脉通东海,时有败船木浮出。(出《陵州图经》)

陵州的盐井,是东汉仙人沛国的张道陵在那里开凿的。井口周长有四丈,井深五百四十尺。在井边安置炉灶用井水煮盐,三分之二送入官府,三分之一进了百姓家。因为有利可图,所以这里的人越聚越多,因人越聚越多,所以形成了城镇。武则天称帝后的万岁通天二年,右补阙郭文简上奏请求出卖井水。一天一夜,就卖水得钱四十五万贯。百姓贪图井水的利益,人用失业。盐井上面还有一座玉女庙,古老的传说说:庙中的十二个玉女,曾经为张道陵指引开井的地点,于是把她们奉为神。当地的人又说井底有灵,不能往井下扔火和脏东西。曾有人去打水,一失手把火坠落下去,立即发出吼声并沸腾起来,烟气往上冲,泥土飞溅,连石头都被水卷了起来,非常可怕。有人说,井水的泉脉通东海。时常有破败的船木从井水中浮出。

御 井

善和坊旧御井,故老云,非可饮之井,地卑水柔,宜用灌。开元中,以骆驼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