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入大内,以给六宫。(出《国史补》)
善和坊有一口旧御井。过去的人说,这口井的水不能饮用。因地势低而水柔软,适宜作洗涤之水。开元年间,用几十头骆驼,把这水驮进皇宫,以供六宫洗涤之用。
王 迪
唐贞元十四年,春三月,寿州随军王迪家井,忽然沸溢,十日又竭。见井底有声,如婴儿之声。至四月,兄弟二人盲,又一人死。家事狼狈之应验。(出《祥异集验》)
唐朝贞元十四年,阳春三月,寿州随军王迪家中的井,忽然沸腾水满流出井外,十天后又一点水都没有。听见井底有声音,象是婴儿的哭声。到了四月,王迪的兄弟有两个瞎了眼睛,又有一个死了。从他家中困顿窘迫之状可以看出,这口井有神且灵验。
贾 耽
贾耽在滑台城北,命凿八角井,以镇黄河。于是潜使人于凿所侦之。有一老父来观,问曰:“谁人凿此井也?”吏曰:“相公也。”父曰:“大好手,但近东近西近南近北也。”耽问之,曰:“吾是井大夫也。”(出《玉泉子》)
贾耽在滑台城的北面,令人开凿八角井,以镇制黄河。他暗中派人在凿井的地方观察。有一位老人前来观看,问道:“这井是谁开的?”小吏回答说是贾耽。老人说:“真是行家里手,只是东西南北距离都太小了。”贾耽问老人是谁,老人说:“我是井大夫。”
八角井
景公寺前街中,旧有巨井,俗呼为八角井。唐元和初,有公主夏中过,见百姓方汲,命从婢以银棱碗,就井承水。误坠井,经月余,碗出于渭河。(出《酉阳杂俎》)
景公寺前的大街当中,很早以前就有一口大井,当地人都叫它八角井。唐朝元和初年,有位公主夏天时从井边路过,见百姓在井中打水,便命跟从的丫环用银棱碗,去井里取水。丫环不小心将银棱碗掉到井里,过了一个多月,银棱碗出现在渭河。
李德裕
李德裕在中书,常饮常州惠山井泉,自毗陵至京,致递铺。有僧人诣谒,德裕好奇,凡有游其门,虽布素,皆引接。僧谒(“谒”原作“曰”,据明抄本改)德裕,曰:(“曰”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相公在位,昆虫遂性,万汇得所。水递事亦日月之薄蚀,微僧窃有感也。敢以上谒,欲沮此可乎?”德裕颔颐之曰:“大凡为人,未有无嗜欲者。至于烧汞,亦是所短。况三惑博藆弋奕之事,弟子悉无所染。而和尚有不许弟子饮水,无乃虐乎?为上人停之,即三惑驰骋,怠慢必生焉。”僧人曰:“贫道所谒相公者,为足下通常州水脉,京都一眼井,与惠山寺泉脉相通。”德裕大笑:“真荒唐也。”僧曰:“相公但取此井水。”曰:“井在何坊曲?”曰:“在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德裕(“德裕”二字原作“但”,据明抄本改)以惠山一罂,昊天一罂,杂以八缻一类,都十缻,暗记出处,遣僧辨析。僧因啜尝,取惠山寺与昊天,余八乃同味。德裕大奇之,当时停其水递,人不告劳,浮议弭焉。(出《芝田录》)
李德裕任宰相的时候,经常饮用常州惠山井中的泉水,泉水要从毗陵经驿站传递送到京城。有个和尚到李德裕的住处去拜见他。李德裕好接触奇异之事,凡是有人云游到他门前,虽然是布衣素服,全都引进接见。和尚谢过李德裕说:“相公您在位,连昆虫都通达人性,万条江河都有归处。递水事只是点小毛病,小僧私下也有感触,才敢来拜见您,想阻止这件事可以吗?”李德裕点头说道:“只要做人,没有无嗜好和私欲的,至于烧汞这是我不会的,况且酒色等三惑及赌博下棋之事,弟子我并没有沾染。然而和尚不许弟子饮水,这不是残酷吗?为了您停水,三惑就会立即放纵,而怠慢必然产生。”和尚说:“我所以来拜见相公,是因为我熟悉常州水脉。京都有一眼井,与惠山寺的泉脉相通。”李德裕大笑说:“真荒唐。”和尚说:“相公只管取这井中的水。”李德裕说:“井在寺中的什么地方?”和尚说:“在昊天观常住库后面。”李德裕用一个小口大肚的瓶子装了一瓶惠山水、一瓶昊天水,和八瓶同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