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5 / 6)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1023 字 1个月前

房子住。庭院里有一棵大杏树。邻居的一位老人,每当挑水走到树旁,一定会叹息说:“这树可惜了!”杜师仁问老人怎么回事。老人说:“我会给树木看病。这棵树病了,让我给它看看吧。”于是他就诊视树的一处,然后说,树得的是醋心病。杜师仁用手指在虫咬处醮一下放到嘴里一尝,味道确实像薄醋。老人拿着一把小钩子往外钩虫子,再三地钩,钩出一条小白虫,样子像蝙蝠。于是就在树的疮中敷了药。又警告说:“结了果之后,从青皮的时候起,就要标有记号,除去十分之八九,树就能活。”杜师仁照他说的去做,果然那树更加茂盛了。又说,杜师仁曾经读过《栽植经》三卷,那上面说树木确实有患醋心病的。

登第皂荚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梁真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应”原作“登”,据明抄本改)进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出《稽神录》)

泉州的文宣王庙,庭院屋宇庄严高峻,开办学校的盛况,在藩府是数第一的。庭院中有一棵皂荚树,每当州中将有人登第,它就生出一荚。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梁贞明年间,它忽然生出一个半荚来,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一年里,本州人陈逖,进士科及第;黄仁颖,学究科及第。黄仁颖感到羞耻,又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到了同光年间,原先生半荚的地方,长出一个完整的荚来。就是这一年,黄仁颖及第了。以后过了几年,文宣王庙被火烧。那一年闽地自称尊号,不再向朝廷举荐人才,直到如今。

辨白檀树

剑门之左峭岩间(“间”原作“闻”,据明抄本改)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树也。自历大小漫天。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仍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出《玉堂闲话》)

剑门左边的峭岩之间,有一棵大树,生长在石缝中,好几围粗,枝干纯白色。人们都传说这是一棵白檀树。树下常常有一条大毒蛇,蟠踞在那里守护着,村民不敢去采伐它。又说西岩壁的半腰处,有志公和尚的影像。路人从这里走过的时候,都要朝西方擎起双手顶礼膜拜,就像亲眼见到了如来一样。王仁裕于癸未年进入蜀地。他走到那岩下时,尤其注意地观察了一番,来判断向来的传说是否属实。这时候正赶上天气晴朗,溪谷青翠,就像用水洗过的样子。于是他就勒住马辔久久观望。那白檀,原来竟是一棵白栝树!他亲自经历的大小事情漫天皆是。道路被夹在溪谷中,这类情形特别多,哪有什么毒蛇盘绕香檀树的事!他又向西看那志公和尚的影像。在岩间有圆柏一棵,那就是志公戴着竹笠的头;两边有上下走向的石缝,画出了志公的身形;斜向的石缝,就是袈裟上的花纹了;那上面有斑斑驳驳的苔藓,就勾勒描画出山水图案来。这才审定,那树不是白檀树,那影也不是志公的留影。弄明白了,才知道人们的误传没有边际呢!

藟蔓

藤实杯

藤实杯出西域。藤大如臂。叶似葛花实如梧桐。实成坚固,皆可酌酒。自有文章,映澈可爱。实大如杯,味如豆蔻,香美消酒。士人提酒,来至藤下,摘花酌酒,乃以其实消醒。国人宝之,不传于中土。张骞入宛得之。事在《张骞出关志》。(出《炙毂子》)

藤实杯来自西域。藤有胳膊那么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