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复飞去,然知是妖邪之气以噏之。乃遣近山乡里,募年少者数百人,执兵器,持大棒。而先纵火烧其草,及伐竹木,至山畔观之,遥见一物,长数十丈,高下隐隐,垂头下望。及更渐逼,乃一大蟒蛇。于是命少年鼓跃击射,然后斫刺。而口张尺余,尚欲害人,力不加众,久乃卒。其所吞人骨与他兽之骸,积(“积”原作“稍”,据明抄本改。)在左右如阜焉。又有人出行,坠深泉涧者,无出路。饥饿分死,左右见龟蛇甚多,朝暮引颈向东方,人因伏地学之,遂不复饥。体加轻便,能登岩岸。数年后,试竦身举臂,遂超出涧上,即得还家。颜色悦怿,颇更黠慧胜故。还食谷,啖滋味,百余日中,复其本质。(出《博物志》)
天门山,山峰大都险峻秀挺,山岩峡谷连绵不绝。有个大岩壁直立着有几千仞高,杂草树木纠缠连接着,云雾笼罩着,岩壁的下面有很细微的小路。行人走到这里,忽然向上面飞去飞出树梢,象白日升仙一样,人就没有了。象这样的人渐渐地就多得记不过来,从这里南北往来的人,把这里叫作仙谷。当时有那喜欢学道的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在岩壁附近洗浴干净,以便到这里升仙,站在这个树林的下面,没有不飞上去的。恰好有这么一天,有个聪明的人对别人说:“这一定是妖怪,不是成仙之道。” 于是把石头系在身上,牵着一条狗进入那岩谷,狗又飞去。这样就知道了是妖邪怪物在用气吸物。于是派人到附近的山乡里,招募几百个少年人,带着兵器,拿着大棒。先放火烧那些杂草,并砍伐竹子和树木,到了山边观看,远远地看见一个东西,有几十丈长,高高低低时隐时现,垂着头往下望。等到再渐渐地走到近处才看清是一条大蟒蛇。于是命令少年们一边打着鼓一边跳着射击,然后又砍又刺,可是大蟒口张开有一尺多长,还想害人。只是力量敌不住众人的力量,很久才死去,它吞吃的人骨与别的兽类的骨骸,堆积在左右两旁象小山包一样。还有一件事有一人在外行走,掉到深谷的涧流中去,没有出路,饥饿得认为自己死定了,又看到身边有很多龟蛇,一早一晚伸出头颈向着东方,那人因而也伏在地上学习龟蛇的动作,就不再觉得饥饿了,身体更加轻快行动也方便多了,能登上山岩陡壁,几年后,试着抬起手臂,身上一用劲,就跳得超过山涧之上,就能够回家,脸上的颜色使人看了很喜欢,而且比从前更聪慧。回到家里吃了粮食和蔬菜类,一百天后就恢复了他原来的样子。
忻州刺史
唐忻州刺史是天荒阙,前后历任多死。高宗时,有金吾郎将来试此官。既至,夜独宿厅中。二更后,见檐外有物黑色,状如大船,两目相去数丈。刺史问为何神,答云:“我是大蛇也。”刺史令其改貌相与语,蛇遂化作人形,来至厅中。乃问何故杀人,蛇云:“初无杀心,其客自惧而死尔。”又问:“汝无杀心,何故数见形躯?”曰:“我有屈滞,当须府主谋之。”问有何屈,曰:“昔我幼时,曾入古冢,尔来形体渐大,求出不得。狐兔狸狢等,或时入冢,方得食之。今长在土中,求死不得,故求于使君尔。”问:“若然者,当掘出之,如何?”蛇云:“我逶迤已十余里,若欲发掘,城邑俱陷。今城东有王村,村西有楸树。使君可设斋戒,人掘树深二丈,中有铁函,开函视之,我当得出。”言毕辞去。及明,如言往掘,得函,归厅开之,有青龙从函中飞上天,迳往杀蛇,首尾中分。蛇既获死。其怪绝矣。(出《广异记》)
唐代的忻州刺史历来就是个空缺,前后几任刺史大多死了。唐高宗时,有个金吾郎要来试着做这个官。到了以后,夜里独自睡在厅中,二更天后,就见檐外有个黑色的东西,样子象条大船,两只眼睛相距几丈远。刺史问是什么神怪,回答说:“我是大蛇。”刺史让他改变形貌与它说话,蛇就变成了人形,来到厅中,于是问它为什么杀人,蛇说:“最初并无杀人之心,是那些人自己害怕吓死的。”又问:“你没有杀人之心,为什么多次现出蛇的形驱?”回答说:“我有冤屈不能解决,应当由府主来研究决定。”问它有什么冤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