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选择日子前往拜访。正巧,碰上缪君外出,就拜谒于马前。缪君起初好像不认识他,等到聊起家乡,通报姓名,才感到惊讶并表示道歉。遂即引自实进屋,并以宾主的礼节相待。过了好一会儿,喝完茶,就送客了。第二天,元自实又去了缪府,也不过招待三杯酒和茶果而已,全然没有一点眷顾的意思,也不说起借银两的事儿。元自实回到住所,旅舍凄凉,妻子儿女怨骂道:
“你不远万里来投靠熟人,所为的是什么事?今天被三杯薄酒一搪塞,就不发一言,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元自实迫不得已,第三天再次前往造访,可缪君好像已经十分讨厌他了。元自实正要开口,缪君急忙说:“过去承蒙你借给我路费,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忘记;不过我现在仕途萧条,俸禄微薄,但老朋友远来,岂敢辜负恩德?希望能将借条还我,我自当如数陆续奉还你借予的银两。”自实听闻此言,不由惶恐地说:“我与你共为乡亲,从小交往深密,受命周济急难,向来没有借条,你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缪君神色严肃地说:“借条确实有,只恐怕兵火之后,您已经丢失了。但是有没有借条,我也不去计较了,只希望放宽期限,让我能尽力偿还。”元自实只得“唯唯”而出,却责怪他的话巧诈狂妄,负恩背义如此,这真是羝羊的角触人篱笆眼,进退维谷了。
半个月以后,元自实再次登门,缪君只以好话打发他,终究没有一文钱的施予。就这样反覆推托,于是很快过了半年。
这市中有一个小寺院,元自实到缪君的家,寺院正好在中途,所以他就经常在门下歇脚。寺院主持轩辕翁,是个有道之人,看到元自实经常往来,日子长了,就同他答话,因此彼此就熟悉了。时值隆冬,已近新年,元自实穷极无聊,只好又来缪君的家,拜求并且哭泣道:“新年临近,妻子儿女饥寒交迫,袋里没有一文钱,米缸里没有一点余粮。过去你所欠的银两,今天我也不敢再求你归还,只求您像《左传》里所说的:捐一斗水救活涸辙中的鲋鱼,施一壶熟食来救翳桑的饿人,这就是旧友的恩赐了。恳望您怜悯怜悯我吧!”说着,一头趴伏在地。
缪君扶他起来,扳着指头算日子,告诉他说:“再过十天,应该是除夕,你可以在家专心等待,我从俸禄中分给你禄米二石、银子两锭,派人快马送到你家,作为过年的费用,希望不要以少为怪。”并且又再三叮嘱,不用外出等候。
元自实感激而回。到家后,他就用缪君的话来安慰妻子儿女。到了那一天,全家盼望。元自实端坐在床上,派小儿子到闾里的门前打探。一会儿,小儿子跑回来说:“有人背着米到了。”他听了就急忙出家门等候,谁知那人经过他们家时看都不看一眼,元自实还以为来的人不认识他们家,急忙赶上去问他,那人却说:“这是张员外给塾师的粮食。”元自实遂默然回家。一会儿,小儿子又奔回来告诉他:“有人带着钱来了。”他又急忙出去迎接,可那人还是过他们家也不进来。再追上去探问,那人则说:“这是李县令临别时赠送给游子的钱。”元自实闻言,怅然而感到惭愧。这样的情况一连有好几次,到了晚上,竟然还是一无踪迹和音信。
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了,元自实被缪君一误再误,一粒米一束柴都来不及置办,妻子儿女相对哭泣。元自实愤怒得不能自遏,暗地里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坐着等待天亮。
等到鸡叫更鼓停止,他就直接奔往缪君的家,打算等他出门时一刀刺死他。此时,东方还没有发白,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小寺院中的轩辕翁正点着蜡烛诵经,对门而坐。他看见元自实往前行走,后面有奇形怪状的几十个鬼跟着,有的鬼拿着刀剑,有的鬼执持椎凿,披头散发,裸露身体,样子很是凶恶。大概有一顿饭的功夫,自实又回来了。后面有百来个头戴金冠,身佩玉佩的人跟随,有的振扬幢幡伞盖,有的举着旌幡等旗帜,和颜悦色,样子十分安闲。轩辕翁心下思量自实已经死了。诵完经,他就急急忙忙地前往造访元自实,可自实却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