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情中浪(4 / 12)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21316 字 1个月前

虽云心绪纵横,乱处君能整否?

第二首诗用了唐朝李季兰的诗句,寄意很深,但我觉得没有原因,就放在那里没有答复。后来,这女人沦落了很长时间,嫁给了乡里的黄生。黄生又叫家子。黄生的父亲也容不下她,所以她再次下山,像唐朝女诗人鱼玄机那样与名士文人应酬。

现在年纪已经较大,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听说被一个武弁诱到了京城。她的才华和情意实在让人怀念。算上她,我已经记载了三个姓徐的女人了。

三元宫僧

《金壶戏墨》:东城有个三里桥,是娼妓船只聚集停泊的地方。临河有座佛寺叫三元宫,内有一个僧人,年轻,善于唱歌,擅长音乐,喜欢穿红袖棉袄,经常与许多妓一女往来。城里的士人都很厌恶他,就上书官府请求驱逐他。当时有一个名妓叫朱有才,与县官是故旧,僧人便求朱有才说情,县官竟然将驱逐他的差票吊销了。一个姓钱的人作诗说:诸公何必递公呈,议论三年总不成。

又作诗说:

喜穿衲袄恶袈沙,红袖临风艳似花。

不诵法华歌小曲,禅床趺坐拨琵琶。

不怕沉沦欲海波,庵门排列妓船多。

僧家此福难消受,姊妹同声唤阿哥。

我的朋友杨竹轩说:“钱公作了这诗,只要用大字写在纸上张贴在寺庙门上,那僧人用不着驱逐就会逃走。”

主人翁

《前汉书·东方朔传》:馆陶公主,号窦太主,是汉武帝的姑母。她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陈午死后,便独身寡居,已五十多岁了。馆陶公主与董偃私通。

董偃家贫,与母亲以卖珠为生。十二岁时,他随母亲出入馆陶公主家。因众人都称赞他相貌俊美,馆陶公主便把他叫道跟前,对他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遂把他囚留在馆陶公主府上,让他学习书法、计算、相马、骑射等。闲来无事,他还读了许多经书传纪。到他十八岁举行冠礼之后,公主出门时,他便为她牵马驾车,公主在家时,他则在她身边小心侍候。董偃为人温顺柔和,很会体贴人,甚得公主宠爱。看在馆陶公主的份上,达官贵人,名商巨贾纷纷与他往来接交,一时名冠城中,被人尊称为“董君”。馆陶公主为了栽培他,让他疏散财产以广交天下仁人贤士、英雄豪杰。并吩咐府中总管:“董君的花费开销,即使是一天一百两银子,一百万铜钱,一千匹绸缎,也要叫他自便。”然而,董偃常常忧虑不安,担心引来祸患。安陵人爱叔为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说服馆陶公主把长门园献给皇上,作为天子的休息地。这一招果然奏效,深得武帝欢心。馆陶公主派董偃拿一百斤黄金去为爰叔祝寿,爱叔又为董偃策划求见武帝的方法。先让馆陶公主称病不去朝拜,武帝听说姑母病了,便亲自驾临公主府第探望,询问公主有什么要求。

公主谢道:“我承蒙皇上厚恩,沐浴先帝遗德,得受朝请之礼,位居臣妾之列,尊为公主,享封邑,呼奴婢,侍从如云,您对我的恩德,真称得上比天高,比地厚,我就是死了,也无法报答您。假如有一天我猝然死去,身填沟壑,不能尽侍奉您的心愿,则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因此希望您能从繁忙的国家大事中挤出时间,休养一精一神;能在幸临后宫之后回车枉路,足临贱地,使我有机会亲自执壶把盏为您祝寿,并使您身边的人高兴快乐,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是死而无憾了。”武帝安慰公主说:“公主不必烦恼,你的病体很快就能康复,我会时常来看望你的,只是担心随从过多,有劳你破费。”武帝还宫后不久,公主就跃身起床。随后,又去拜见皇上,感谢他前来探望之恩。

武帝赏给她一千多万钱,用来弥补她筹备接驾的支出费用。

几天后,武帝再次驾临馆陶公主府第,公主亲自跪拜把盏将武帝迎入府中。登堂入室,依次就坐。尚未坐稳,武帝便说:“请哀悼主人翁。”公主听了皇上的话,忙退到堂下,摘去首饰,披发赤脚叩首谢罪说:“我的行为不检点,辜负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