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余话卷三(5 / 12)

剪灯余话 笔记小说 21177 字 1个月前

租粮百石佃人供,钟鼓三时呗声举。

能几年,遽如许;马嘶风,驼泣雨。常住之田官所取。明徒之僧俗为侣。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毛生脱颖才偏锐,石公持重行还方;如愚守柱,须脱而衰朽。兆祥失柄,焰息而凄凉。皮家之翁衣破絮,垢满襟裾虱争娶。瓦合散诞少持推,上官凶狂使人惧。蹇予放浪号清风,老大弗改玉虚容。平生扫遍天下热,族亲尚在杭城中。痴僧贫病废病走,枯木寒灰身土偶,无心望赐紫袈裟,默参潜悟慵开口。齐谐非是志怪徒,相逢且复为嬉娱。

功名富贵盛浮世,声色根尘悲幻躯。参横斗落金鸡曙,回首东西分散去。要知物我两相忘,居士坟边夜谈处。

过了一会儿,月亮下山,远鸡报晓,众人急忙散去,也不知回到哪里去了。齐仲和走出来一看,不过是一座荒凉的空庵。走回庵寺寻找那个生病的僧人,只见一尊泥像在僧房里,看泥像背后题字的年月,正是齐仲和住在庵寺中的时候雕塑的,现在已经一片片脱落了。齐仲和这才领会山僧所说的“刚有这形骸时,您赶上看到我”这番话的意思。又到其它的僧房,只见破砚支撑着门,秃笔丢弃在地上,老鼠屎堆积在供桌上,于是想到先前所吃的残豆,大概就是这东西了。又发现烂棉被一条,旧罗扇一把,破旧的瓦甑积满灰尘,半穿的铫锅没了把柄,梁柱上挂着木鱼,墙壁上靠着棺材的盖子。齐仲和大为惊慌,急急奔跑出了寺门。

走了好几里路,才发现有人家,于是齐仲和连忙找上门去。主人说:“这个地方空无居民,又多怪物,您昨晚宿在哪里?”齐仲和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老翁惊叹地说:“你的性命好险呵!”并且告诉他道:“项家遭受祸殃,坟墓和庵寺都已塌坍毁坏,他们家在那里寄存了一具寿棺,近来也被人劈了当柴烧,只留下了棺材盖。您所遇到的石子见、毛原颖,不就是砚台和毛笔吗?金兆祥、曾瓦合,不就是铫和甑吗?皮以礼就是被字,木如愚就是木鱼,上官盖就是棺材,罗本素乃是旧扇,这些就是您所见的几样颠倒成惑的东西。

他们说有与项家是亲戚的,大概就是指棺材而言。棺材是项家的旧物,所以说是亲戚。”

齐仲和默然不语,恐惧战栗得特别厉害。过几天回到家里,果然得了重病,于是想起“早晚会同上官公共同坐车’的话,料想自己必然卧床不起,随即拒绝医药。妻子儿女交口劝他,齐仲和说:“死生都有定数,鬼怪已经先知道了,再去服药求医,实在是白白讨苦吃啊!”又过了半个月,齐仲和竟然死了。啊!像齐仲和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称做豁达的人呢?

琼奴传

琼奴,姓王,表字润贞,是浙江常山人。她二岁的时候,父亲就已亡故,母亲童氏,带着琼奴改嫁富人沈必贵,沈必贵没有子女,爱琼奴胜过亲生子女。琼奴年纪十四岁,就擅长歌辞,同时又精通音律,女子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她四者具备,远近争相来求聘。当时同乡有徐从道、刘均玉二家,求婚特别迫切。徐家本是显贵者的后代,但是很贫穷;刘家本是平民,但却突然发财。徐从道的儿子叫徐苕郎,刘均玉的儿子叫刘汉老,两人容貌都长得俊秀严整,并且与琼奴同年。沈必贵想把琼奴许配给刘家,又看不起他们门第卑微;想许配给徐家,则又担心他们家道穷困,所以一直犹豫迟疑,不能决定。

一天,沈必贵与同族中有见识的人商议,那人为他出谋画策说:“只要求得好女婿,不要去考虑其他问题。”沈必贵问:“那么怎么知道他们的好坏呢?”回答说:“这太容易了!

您盛设酒宴,特地召见二人,请前辈中善于品藻鉴察的人,让他们暗中观察,一来观察他们才识与器局度量,二来试试是否擅长词章,选择其中优秀的,把女儿嫁给他。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选婿办法呢?”沈必贵深为赞同。到二月十二百花生日那天,沈必贵设筵招待宾客,凡是乡里有名望的才俊之士,都会集在家中。刘均玉、徐从道也各带着他们的儿子出席成会,刘汉老虽然打扮整齐华丽,对答温和大方,但是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未免有些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