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帝人逢喜事精神爽,乐呵让刘卿去备茶,待谢少淮和萧承野进了殿,建宁帝便抬着胳膊一把挎住了萧承野的脖子:“你小子,回来一直躲着朕?”

萧承野:“臣弟不敢。”

谢少淮:“……”

谢少淮虽知天子有不顾礼法的一面,倒也没料到才过了短短一个月,之前还注意一点举止的天子,此刻演都不演了。

建宁帝说罢,松开了少年,随后转身看着身后的谢少淮:“谢卿……你别见外,朕平日里在那群老迂腐面前端着,实在憋屈,朕这么……谢卿不会觉得不合礼数吧?”

谢少淮:“……”

谢少淮:“臣不敢。”

建宁帝:“朕今日让梁王过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既然谢卿也来了,正好朕一次性都和你们说了这次新政推行的顺利,谢卿和梁王都立了大功,这些日子朕和诸位爱卿商议了一下,准备等谢二回来封他为平南侯,封太尉为关内侯,各食邑三千。”

说罢,建宁帝幽幽叹了口气,有些憋屈道:“谢卿已有了梁王妃的头衔,朕和诸位爱卿据理力争,还是没办法给谢卿封侯,所以就分下去吧。”

大周朝有族令,无军功者不封侯,谢父前收割了西北的残余起义军,这次谢二郎又领兵出征,看来是天子早就计划好的。

谢少淮掀袍行礼:“臣,谢陛下隆恩。”

“你大着肚子不方便,”建宁帝让萧承野将谢少淮扶了起来,“谢卿朕十分看好你,待你生完孩子,剩下的工作你若愿意你便接着做。”

建宁帝说罢,又看向了身边垂着脑袋的萧承野,“至于梁王。”

“你既然不想回琢州,那看在你这次和谢卿一起立了功,朕打算把你母亲的灵迁回来。”建宁帝:“之后你祭拜也方便。”

萧承野:“多谢皇兄。”

萧承野自进了殿之后就垂着脑袋,像是不敢与建宁帝对视,见少年这么丧气,建宁帝恨铁不成钢:“你怕什么,你不愿去,朕还能逼着你上战场?”

“你……”建宁帝:“朕就没见过你这么恋爱脑的,你忘了你母妃……罢了。”

建宁帝肚子里憋着火,也忘了谢少淮还在殿内,人家新婚燕尔孩子也要出生了,他已经让青年为他打开了土地改革的第一炮,怎么也不该再惦记人家夫君去打仗,但是建宁帝就是有点惋惜,萧承野这么好的苗子,若是愿意去打匈奴人……

建宁帝一席话说罢,少年垂着脑袋的头倏然抬了起来,“臣弟没忘。”

说罢,萧承野才看了看身边的谢少淮。

谢少淮的脸色自然没好到哪里去,他不是听不出来建宁帝是什么意思,他也不是看不出来萧承野的心思。

先卫太妃的事情他有所耳闻,但是不知具体,或许萧承野身上背着血仇?

谢少淮想到这里,突然茅塞顿开,难不成萧承野之前联系琢州的起义军,是为了招安,留着日后对付匈奴人?

“不说了不说了,”建宁帝也知道萧承野是舍不得谢少淮,他道:“今日中午你们便留在宫里吃饭吧,丞相近日为了西北的事情也废了不少心思,把他也喊过来。”

说罢,建宁帝便让人去丞相府了。

谢少淮和萧承野陪着天子下了会儿棋,到了晌午,丞相傅谏舟也就是谢少淮的舅舅和刘卿一起进了长乐宫。

谢少淮心里一直惦记着先卫太妃的时间,回去的时候他提议去丞相府一趟,便让萧承野先回王府了。

谢少淮上了舅舅的轿子,车子刚从长乐宫离开,谢少淮就有些亟不可待地问了一句:“舅舅可知先卫太妃的事情?”

傅谏舟:“听过一二,先帝当政事情,匈奴多次犯我边境,无奈我朝只能派公主和亲,给匈奴送去厚礼,才能稳定边境短暂的和平,据说先卫太妃……不知何缘故被匈奴禅语看上,为了边塞和平,便嫁去了匈奴,之后便没了消息。这件事舅舅也是最近才知道,阿淮问这个做什么?”

果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