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都写进了这章奏报中。
赵子息提出,或许可以将徭役与赋税简化,折合成白银,再按照田亩数分配下来。
这个构想很新颖,也很大胆。
太后听完之后却赞不绝口,说若真能践行下去,必然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赵子息也因此受到了封赏,听太后的意思,打算过阵子或将赵子息调动到户部去与张濯做事。
赵子息走下丹墀时,恰好偶遇了张濯。
张濯被几名户部的官员簇拥着,面色平淡,与他微微颔首致意,便要往前走。
赵子息却叫住了他:“张大人。”
张濯和身边几位同僚低语两句,让他们先走了,他停下来等赵子息走上前来。
“近日这份功劳不该只属于我,也该属于张大人。”赵子息对着张濯一揖,“若非有张大人提点我,这份奏报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推行下去。我已与娘娘直言,这份功劳有张大人的一份,请张大人再受我一拜。”
张濯避而不受:“是你的就是你的,我也只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不足挂齿。”
赵子息前几日到户部衙门里参阅前些年关于税制的卷宗,白元震递给他一张纸,说是他自己的一点想法。可赵子息认识这纸上的笔体,知道这分明是张濯的亲笔。
纸上将他关于赋税方面的理论逐一进行了批复,又加上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让人醍醐灌顶。也让他更好的完善了自己的政治构想。
张濯不想认这份功劳,不代表赵子息不领情。
他仰着头看向张濯:“那日张大人将我从固原关外接回,虽然嘴上说,我与你之间不过是信息与利益的交换,如今已经两清,可张大人为何还要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