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但康熙从来也没有给过正经的官职,不过是凭着阿哥的身份,在六部行走,虽说也无人敢怠慢,但并没有正经的官职,一应事情全凭康熙的心意。

而胤祺的礼部侍郎,却是正经的官职,若要升废,需经朝堂议事。

三阿哥胤祉看着扶摇直上的胤祺,只觉着眼红得要滴血。

胤祉多才,多年来不断编撰书册,求得江南文人的认可,谁知晓,这么大的好处,被胤祺捡着了,仅凭着胤祺这一手溯本清源,江南的文人便能念他多年的好。

胤祺对于背后的闲杂目光,却是毫不在意,他自从回了京之后,日子过得可谓是脚打后脑勺。

无他,皇太后的六十大寿要到了,寿宴筹备,交给了胤祺负责。

于工,胤祺是礼部侍郎,于私,胤祺是皇太后一手养大的孙子,无论如何,胤祺都得将这个差事办好,不许任何人出差错。

这边导致了胤祺与黛玉两人又开始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每日黛玉还在酣眠,胤祺便已经蹑手蹑脚地起身离开,等胤祺忙完,披星戴月的回来,黛玉早已入了梦乡。

若非摸着尚有余温的被衾,黛玉甚至会觉着胤祺夜里未归。

黛玉心知胤祺铆足了十二万分的劲,势必要将皇太后的寿宴办好,旁的她也无法帮什么,只每日命令家里的厨房做些合胃口的菜肴,送去礼部,让胤祺不至于亏了身子。

一时间,五阿哥和五福晋鹣鲽情深,被不少人知晓,许多见着胤祺有了出息,想将家中女儿往恒亲王府送的大臣,不由得掂量几分,终究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然,即使他们愿意,胤祺也不会同意就是了。

总之,在众人私下的关注、打量里,到了皇太后寿宴的正日子。

只见满屋子里都摆满了琉璃灯,烛火一燃,光透过透明的琉璃成千丝万缕射出,瑞气千条,将深暗的大殿照亮,整个宁寿宫恍如天上宫阙,神仙洞府。

各色的琉璃盛放着食物,放在了桌案之上,红的如天边流霞,绿的如水中翡翠,将盘中物衬得更加夺目。

更别说那些新编排出的戏曲,那身段、那唱腔、那辞藻无一不是绝妙。

凡是入了席之人,无不在心里暗自点头,只觉着不愧是皇家气象。

皇太后坐在上首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不断地笑着说胤祺有出息了。

见着皇太后心情大好,康熙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又给了胤祺许多赏赐,就连黛玉,也跟着被康熙夸赞了几句,除了太子妃,黛玉是第一个被康熙夸赞的皇子福晋,满屋子的妯娌见着她的眼神都不对了,恨不得求黛玉给她们支上几招。

要知道,太子对太子妃如此不喜,但太子妃在毓庆宫的地位稳如磐石,最大的底气便是康熙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