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县久留米市内的一所高中。毕业后,他们开始交往,并成为事实上的夫妻。不过,他们因为诈骗而被警方通缉,于是逃到北九州市的小仓,此后辗转流窜于多处公寓。就在其中的一间公寓,发生了“密室监禁大量杀人毁尸灭迹案”。
平成十四年(二????二)三月,罪行暴露。第一名被杀男子的女儿受到警方保护,松永和绪方被逮捕,并被起诉。之后,福冈地方法院小仓分院对此案进行了共计七十七次的公开审判。在庭审中,那些骇人听闻的、难以想象的、残忍而离奇的犯罪恶行,逐渐浮现出来。
我旁听了一多半的庭审,直到平成十七年(二????五)九月二十八日,迎来了最终的判决。每次旁听,我都要长途跋涉于东京和小仓之间。不为别的,就是要见证这一桩犯罪史上绝无仅有的离奇大案,被一点一点地揭开全部的真相。而且,不是通过新闻报道,一定要由我自己去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起初,这个案件看起来似乎是由松永和绪方合谋,共同实施的。但是,我听一位一直追踪采访此案的当地记者说,“实际上,绪方应该也是一直遭受着松永的残酷虐待。她被逼无奈,无计可施,结果听从了松永的杀人指示,走上了残杀家人的罪恶之路”。就在那一刻,我感觉心头遭到猛烈的一击,随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驱使着自己一定要详细地弄清这个案件的构成。
这名女子原本应该是受害者,遭受着丈夫或是恋人惨绝人寰的暴力虐待,但最终竟然沦为施暴者的帮凶和同谋,犯下了杀人之类的邪恶罪行。一直以来,我都在调查研究此类案件的构成。其中有一桩令人痛心疾首的案子,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杀子案。这名女子的同居配偶,为了攫取保险金而逼迫她,教唆她“杀掉你(和前夫)的孩子”。结果,她不堪暴力,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推进了大海。
“为什么?她为什么不逃跑呢?”
这个最朴素的疑问,必然在此类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涌上心头。同样的疑问,一定也会让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都疑惑不解。但是,据我所知,这种“无法逃脱的心理状态”,几乎从未在审判中得到清楚的揭示。甚至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人意识到要去揭示这种心理状态。而且,在审判中,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想逃,无论如何都一定会逃掉”,结果在量刑上也往往会作出与施暴主犯同等的判决。
对于这样的审判现状,我非常不以为然。我认为,如果是在一种“无法逃脱的心理状态”之下,被逼无奈以致犯下罪行,那么法庭理应查明,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量刑。我多年来从事对家庭暴力(DV(1))的调查采访,听到了许多受害者讲述自己处于“无法逃脱的心理状态”之下的真实经历,也得到了受害者关爱专家的相关解答。这让我更为坚定地认为,这种审判应当得到改变。
但是,这个案件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迄今为止的采访经验,远远地超出了我的理解空间。作为受虐妇女(家暴受害女性),她无法逃脱,被逼到穷途末路,结果杀害了六个自己的亲人,并将尸体肢解。绪方纯子的心理状态,究竟如何?那种内心的幽暗,到底多深?
而且,松永太也是个闻所未闻的施虐者(家暴施暴者)。从我的调查经验来看,家暴男大多都很相似,DV相关案件施暴者的人物形象也很容易想象得出来。但是,松永太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意识到自己通过大量调查采访而积累起来的知识,竟然是那么地微不足道,那么地不堪为用。
另外,这一案件的开端是松永和绪方之间由家暴构建而成的操控关系,但不断有人被卷进来,被置于松永的操控之下,并最终酿成了连环杀人的惨案。随着操控和杀人规模的急速扩大,松永从一个普通的施暴者“进化”成为一个世所罕见的连环杀人犯。松永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最关键的是,他到底设计和编织了什么样的操控手段?
我怀着这样的疑问,连续旁听了北九州连环监禁杀人案的庭审,并尽可能地进行了独立采访。但是,随着事实一点一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