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会如何呢?

可转念想想又摇头,她没有锦娘那么多的嫁妆。

故而,遇到淳哥儿的时候,她难得道:“你娘现下也是官夫人,二房反而没有官身了,也就不避讳你和你娘往来。”

淳哥儿小时候有香茗照拂他,虽说她会偏心,但好歹对他也算是不错了,故而他笑道:“您这般说,我也就放心了。”

周家渐渐地都开始走下坡路了,二房无子,三房儿子英年早逝,周存之被贬了回来之后,也没什么斗志了,香茗自己都感叹,人生似乎没有哪里可以让自己安身的地方。

看淳哥儿还好,他总是个男子,将来要去哪里,就能出去了,还有个做官夫人的母亲,她娘嫁的杜家也是仕宦人家,到底还能有依靠。

再彭泽县令任上,锦娘和杜卿因为只有这一个女儿,夫妇二人对女儿视若珍宝,这孩子的名字叫蓁蓁。

五岁上的时候,锦娘为她请了一位先生教她读书,她自己不过读了两年书,就比一般的人要强,自己女儿日后可是官宦千金,自然不能和自己一样了。

蓁蓁因为自小和锦娘一起长大,很亲近自己的娘,锦娘快四十岁的时候,又诞下一子,杜卿更是欣喜若狂。

这个孩子其实来的非常的意外,锦娘这个年纪,已经不准备再生了,杜卿在任上也忙,二人都没想到。

便是连远在外地做官的公公都特地送了不少东西过来,可是锦娘觉得孩子不在于男女,有孝心的一个就好。

她从生淳哥儿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果她还是那个小娘,或者一个穷婆子,淳哥儿恐怕都不稀罕认她。

所以,这也是她没有拼命生孩子的缘故,每次生完一个都会特别留意怎么避开。

杜卿的官做的四平八稳的,彭泽县令三年之后,又到莱州做通判。其实都不是什么很富庶的地方,也一直都在外任,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远离汴京的是非也是好事。

而据淳哥儿来信说周家大老爷去世,周存之全家回去临安守孝,他也跟着回了原籍,他本来就好辟谷修道,如今回家之后,淡了许多名利心,倒是张氏之前做贤妻,本以为丈夫会有大出息,没想到周存之此人没了心气,她一气之下投了水。

锦娘看完信,觉得这实在是太扯了,自己的命难道不是命吗?

就是杜卿也透露出再过几年就辞官的想法,锦娘都觉得理解,亲民官可不好做。再说这是人家杜卿的官途,他肯定是衡量过利弊的,就像周存之这般大起大落的人,恐怕早已厌倦了这些。

在淳哥儿十六岁的时候出来游学,他如今已经是个大少年了,听说周家二房这些年没有了周存之这个做官的侄儿,家财已经舍了不少,但是有个好处是他们年纪大了,心气没以前那么强了。

“他们还主动让儿子过来呢。”

杜卿听说淳哥儿过来,忙帮他安置房舍,锦娘还打算帮儿子说一门亲事。

毕竟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官宦子弟了,要说一门官家女儿还是很难的,淳哥儿到了锦娘这里,一点都没有觉得慢待。

他以为娘会讨好丈夫,对自己冷待,实际上也没有。杜家叔父为人脾性温和,在他眼中,更有父亲的感觉,会教他读书,为他延请名师。还有蓁蓁很可爱,常常偷摸放许多小零嘴在他荷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