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7 / 56)

烈。太子:“朝廷不是每年都会拨银子专门用来修筑河堤?”曹礼:“那都是用来修大河的,乡野地方的小河段,多少年都不会涨水泛灾,偶尔遇到大雨之年才发一回,加固堤坝不值当。”太子:“那要是父皇非修不可呢?”曹礼看看外面,凑到他耳边小声道:“那得看国库有没有那么多银子了。”太子抿紧了唇,国库不丰,他经常看到父皇为银子的事发愁。曹礼:“您是担心公主吗?别啊,您瞧瞧公主,还有心思夸赞驸马呢,说明那边的水灾不严重。”太子重新看向信纸,脑海中浮现出一道英武挺拔的身影,那是陈阁老的四子陈敬宗,也是他的姐夫。太子与驸马见面的次数不多,驸马给他的印象,是长得还行,容貌上勉勉强强能配得上姐姐。“殿下,该去用饭啦。”曹礼笑眯眯地提醒道。太子嗯了声,率先朝外走去。东宫的午饭很丰盛,毕竟就算国库空虚,也不会苛待宫里的贵人们,光太子这顿饭,就有八菜两汤。姐姐希望他强身健体,太子就多吃了一碗饭,内心深处,他也想长成一个能在大雨瓢泼的山路上如履平地的英武男子。饭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太子想了想,去寻母后。“母后,姐姐是不是也给您写信了?”戚皇后:“是啊,你要看吗?”太子:“嗯,给我的信只有一页。”戚皇后笑着让宫女将女儿的家书取来,有满满三页。华阳的三封信,给父皇的只提正事,给弟弟的只叙家事,给母后的则是两者俱全。戚皇后趁机给儿子上课:“陈阁老为人清简肃正,就算家里出了这种事,他也宁可自揭家短,而不是帮兄弟遮掩。”太子面对信纸,没吭声。戚皇后:“他虽然在家丁忧,百姓遇到危难,他也不顾危险以身作则,与百姓共进退,是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太子终于道:“母后知人善任,为儿子选了位好先生。”戚皇后笑了笑,摸着儿子的头道:“母后知道,陈阁老有些严厉,不过自古严师出高徒,你只需要记住,阁老受父皇母后所托,便是训你也都是为了你好。”太子垂眸:“儿子明白。”戚皇后收起信纸,关心道:“就在这边歇晌吧,等会儿直接去上课。”太子顺从地跟着宫女去洗手净面。躺到床上,太子却毫无睡意,一会儿想石桥镇的洪水究竟什么样,一会儿又想到了那位严厉无比的陈阁老。姐姐说陈家的状元郎、探花郎都文弱,走山路差点摔跟头,陈阁老呢,既文弱又年纪大,是不是也摔了跟头?眼前浮现出陈阁老跌进泥坑爬不起来的画面,太子笑了,满足地入睡。

第 24 章

景顺帝的批复与赏赐抵达石桥镇时, 已经是八月初二。距离那场大雨已经过去月余,洪水早已退去,镇上的街道也清理得干干净净, 百姓们正为秋收做准备。注意到有队人马朝陈家的方向去了, 田间地头的百姓们发出了一些低声议论。“我好像瞧见一位公公, 莫不是宫里来人了?”“听说齐氏贪了不少银子,是不是事情败露,连累了整个陈家?”“不能吧, 陈阁老可是好官,齐氏做的事,怎么能算在他头上?”“就是,齐氏黑了老太太的人参,给老太太喝假药, 陈家早把休书送去齐家了, 齐家理亏, 一声不敢吭。”那日驸马爷殴打亲叔、二房的陈继宗高声叫屈, 很多百姓都听见了,之后陈家那边又陆续传出一些风声来。有些胆大的百姓, 更是追着那队人马朝陈家祖宅的方向涌去, 盼着能瞧见一些热闹。陈宅。各房都在本本分分地守丧, 听说圣旨到了,陈廷鉴忙与孙氏往前院赶,顺便派人去知会东西两院。齐氏所为早在陈家内部传遍了, 各房也都知道陈廷鉴往宫里递了请罪折子, 并不意外会有旨意过来。华阳与陈敬宗离开四宜堂, 在走廊里遇到了陈伯宗、陈孝宗两家。别人都还好, 罗玉燕的产期就在这几日, 肚皮撑着裙子高高鼓起,瞧着就很辛苦。“走吧。”三家都到齐了,陈伯宗开口道。来到主宅前院,就见除了陈廷鉴夫妻,东院一家五口也到了,只是齐氏手上绑了绳子。这期间齐氏与她表哥杨管事都被关在东院柴房,如今身体消瘦形容憔悴,早没了曾经在镇上横着走的耀武扬威。“奴婢见过公主。”小马公公正在与陈廷鉴寒暄,余光瞧见公主来了,立即丢下陈廷鉴,小跑几步来到华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