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3)

过抓阄决定负责的患儿,这样总可以了吧?”

苏衡神色淡淡地点头:“可以。”

两人分别抓阄,最终结果是王医官负责医治上吐下泻的患儿,苏衡负责医治另一位。

“小大夫,劳您帮我家四郎看看。他从昨日起就开始吃不下饭食,只一味地饮水。今儿早上还发起低热。”抱着患儿的妇人面露愁容,一边配合地把?患儿藏在衣袖里?的小手露出?来,好方便苏衡诊脉,一边絮叨着自家孩子的病情。

围观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惠民药局来看?热闹的医官,闻言彼此?低声议论道:“这病听着不难治啊,既然患儿喜饮,那便对症下药,用?止渴干葛散便是了。”

“干葛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青竹茹、槐子,以水煎服……”有医官当场便将药方配比说了出?来。

不懂行的围观群众们似鸟雀般叽叽喳喳:“惠民北局的医官这样讲,我也听明?白?了。看?来,这苏小道长是抽中了一个简单的病症,医治起来难度不大啊……”

苏衡恍若不闻,四诊合参后提笔开方,让药童去左边药柜取药,当场制药。

众人本以为?药童会取出?干葛等?药材,却见那小童按照药房,一一取出?了丁香、缩砂仁、乌梅肉和巴豆。围观群众不明?所以,又闭上嘴巴窃听其他惠民药局医官们的讨论。

“丁香温中降逆,砂仁温中止泻,乌梅能?医久泻,巴豆可泄寒积,这个配方……这不是止渴药,是消积止泻药啊。”众医哗然,“苏小道长这药,听着怎么倒像给王医官负责的那个吐泻不止的患儿开的。”

药柜前,药童已将药材都磨成细末,用?面粉糊成了黍米大小的小丸子。苏衡取了三丸,递给那患儿的娘亲,示意她用?温水为?其服下。

“苏小大夫,我家四郎只是食欲不振,还喜饮水,没有呕吐腹泻,这药”那妇人也听见了旁医的议论,拿着药丸,面露犹疑。

那厢,王医官开的药也配制完毕,是温中补脾的丁香散。王医官负着手踱步至苏衡这边,傲然道:“苏首席,你开的这药病人亲属都不敢给病人服用?,你是不是再?斟酌一下药方才是啊?”

这时,药童端着王医官开的药从苏衡身前经过。苏衡眸光一动,没回应王医官的质疑,反而道:“王大夫,您开的是丁香散吧?你负责的患儿得的是热证,丁香散乃温药,若让患儿服用?恐会加剧吐泻,建议您改以凉药治之。”

辩清症候,对症下药,常用?治法归纳概括起来不过十六个字: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苏衡与王医官遵循的治法是一致的,但两人得出?的诊断结论却截然相反。围观的众医官不由皱眉,看?向坐在正中的五位裁判。

如今开封城中包括总局在内的五所熟药惠民局均已建成,何太医身为?太医

春鈤

丞,坐镇总局,北局、东局、西局的首席医官则由三位挑选出?来的太医局教授担任。如今在场的五位裁判中,有四位便是各熟药惠民局的首席医官,还有一位则是翰林金紫医官林郎中。

所谓翰林金紫医官是从天下名?医中选拔出?来专门为?天子诊病的医官,他们轮流值宿宫中,天子若有需,便即刻赶至御前。这位林郎中今日正好休息,不用?留在宫中值守,便应了何太医的邀请,来南局任一下裁判。

苏衡与王医官开的药方被药童们呈给五位裁判传阅。那林郎中看?王医官的药方看?得直皱眉,等?看?到苏衡的药方才,严肃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微笑。

五位裁判医官合计了一下,最终由何太医清了清嗓子,公布结果:“苏首席所开药方对症,王医官辩证有误,这场比试,苏首席胜出?。”

“怎么会?!”围观众医哗然。

“别是裁判评错了吧?”有人刚提出?质疑就被另一人驳回去,“那上头坐着的不是太医局的主官教授就是为?官家治病的翰林金紫医官,个个都是名?医,怎可能?评错?就算其中有一位评错了,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