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幸有一大片翠竹环抱茅屋,为这山间小屋添了几分清幽雅致。

推开虚掩的横门,步入小院,苏衡带着小厮还未来得?及叫门,贵生道人便?与一位瞧着眉目颇为和善的老者有说有笑地推门而出。

“今日晴好,秋高气?爽,正适合去垂钓。咦?乖徒儿,你何时来的?”贵生道人转头看见苏衡,喜道。

“刚到不久。”苏衡的视线落在贵生道人与手?中的钓竿上。

那钓竿竿身用紫竹做成,竿长七八尺,弯针为钩,上面还安了一个六辐条木制小转轮,那是绕线轮,鱼线穿过线轮前?方的过线环,再?穿过位于钓竿尖端的另一个绕线环,在钓坠的牵引下自然?下垂。

“好精致的钓车!”苏家小厮也注意到了两人手?中的钓竿,忍不住脱口由?衷赞道。时人习惯把这种带绕线轮的钓竿称作钓车。

“好眼光!这竿身可是用豫章竹做的,豫章那边的竹子竹节长又?直,为竿最佳。”贵生道人得?意道。

“慎微,这便?是你常提起的徒弟,苏衡?”王衮眼见老友又?要开始同人细数这豫章紫竹钓车的妙处,连忙提起另一个话?头,转移话?题。

“王爷爷好,晚辈苏衡,因读了您的《博济方》,特来讨教。”苏衡谦恭地向王衮行了一礼。

“指教却?不敢当。我听你师父说,你如今的医术已然?大成,连你师傅都不如你咯。真是后生可畏啊。”王衮微微一笑。

“我这徒弟不仅有天?赋还肯用功,你这老家伙,就等着被他问到哑口无言吧。看来今日这鱼你是钓不成了,你就留在这儿好好教我徒儿,我自个儿垂钓去咯~”贵生道人潇洒地一摆手?,扛着钓车就晃着袖子离开了。

“先进来吧。”王衮早已习惯贵生道人的脾性,笑眯眯地对苏衡招手?。

苏衡依言入内,与王衮相对而坐。一旁的苏家小厮特别?有眼力见地把自己抱了一路的《王氏博济方》从布囊中取出,双手?递给苏衡。

“王爷爷,我想向您请教一下,您在这本书中辑录的人参荆芥散,特别?提到要用去苗的柴胡,这是何故?”

王衮闻言,赞赏地点头:“这个嘛,是这样的,去苗的柴胡呢……”

苏家小厮侍立一旁,完全听不懂自家三郎君在与这位老郎中在说些什么,只是莫名觉得?特别?深妙,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

日影西斜,暮色四?合,白日的时光就在苏衡与王衮的医术交流中悄悄游走。贵生道人也在峨眉山上的寒潭边钓了一下午的鱼,收获颇丰。他用山上折的柳枝将钓来的两大一小三尾肥鱼串起,晃悠悠地晃回了王衮的茅草屋。

推门一看,苏衡与王衮竟还在探讨什么“为何金沸草散的配方中没有金沸草”之类的问题,贵生道人啧啧道:“我说,你们都不饿吗?还在聊呢,该做饭了!”

贵生道人说着,把那一串肥鱼往灶台上一放,催促王衮:“老伙计,我徒儿初次登门做客,你有什么好东西都赶紧拿出来招待啊。”

“就你要求多。”王衮起身,挽起袖子,竟真要给苏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