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苏衡搬了张椅子在旁边坐下?,淡定地看?着苏轼耍酒疯闹腾。

“沆瀣浆来了。哎哟,四郎君这?是?喝了多少,怎么醉成这?样了。”采莲用木托盘端着一碗沆瀣浆送了进来。

“莲姨,麻烦您制住他,我给他喂解酒汤。”苏衡道。

“好。”

一碗沆瀣浆下?肚,苏轼的酒劲儿慢慢散去,眼神?渐渐恢复清明:“阿兄……”

“这?下?认得我了?”苏辙似笑非笑地说。

迟钝地反应过?来自己酒醉之后都做了些什么蠢事,苏轼的小脸直接红到了脖子根:“那,那个,阿兄……我不?是?故意的。真的!我不?知道那酒这?么烈……”

“一周不?许吃点心。”苏衡淡声?道。不?罚一下?不?长记性。对好吃的苏轼来说,不?许吃点心比让他写一百张大字还要命。

“呜……”苏轼低头呜咽出?声?,但自知有错,也不?敢反驳。

·

九月重阳佳节前夕,苏家?一行雇了驴车,一齐去成都府游玩。

苏衡想起贵生道人信中所说《博济方》,便提出?要去书局看?看?。黏人精苏轼与小兔子苏辙也缀在苏衡身后,进了书局。

“阿兄,你要找什么书呀?我帮你找呀!包在我身上!”苏轼拍拍自己胸脯。

“我也想帮忙!”苏辙软乎乎地说。

“书名是?《博济方》。我们去那边找找。”苏衡在书局主推的那堆新书上没看?见想要的书,带着弟弟们去了左边的书柜。

“博济方……博济方……”苏轼嘴里念念有词,忽然瞥见书柜右下?角有一本?厚厚的书,抽出?来一看?,惊喜地叫道,“阿兄,我找啦,在这?里!”

“嘿嘿,我厉害吧?”苏轼兴高采烈地追着苏衡讨夸奖。

“嗯,你最厉害。”苏衡只好夸了苏轼一句,这?才拿到他手里的书。

苏衡垂眸,视线落在书封上,只见靛蓝封面上整整齐齐地写了七个大字:《王氏博济方》,王衮。

第88章 第88章 峨眉金饭

九九重阳过后, 眉山下了一场秋雨,更添几分秋凉。苏家老宅院中的金菊在秋风秋雨中凌寒而立, 俨然?一副不惧秋霜苦寒的坚韧模样。

苏序的病也终于在寒冬来临前?痊愈,如今已经哪怕不拄着竹拐,他也能顺顺当当,平平稳稳地走上数十里路了。苏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苏洵更是立即提笔写信,将这则喜讯告知远在衢州任通判的苏涣。

祖父的病已好全,苏衡也终于可以带着那本《王氏博济方》,动身前?往峨眉山拜访王衮。峨眉山离眉山其实不远, 就坐落在眉州以南的嘉州境内。车行不到三日, 苏衡便?到了峨眉山下。一主一仆下了驴车便?开始登山。

程氏不放心苏衡,特地派了家中小厮随他同去,一路照顾。结果, 山行不过六七里, 反倒是那小厮开始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苏衡仍旧面色如常,脚步轻快, 没有一丝疲态。

“三,三郎君, 呼呼, 您这体力, 怎么,怎么这般好,呼呼,您都不累的吗?”艰难地又?爬了十数级石阶,终于到了一处相对平坦的小平台, 那小厮弯腰扶着膝盖,像风箱似的大喘气?。

“习惯了。”苏衡淡声?道。他跟着贵生道

春鈤

人游医数年,比峨眉山更陡峭难攀的山他登顶过,更何况王衮的住处就在半山腰,在苏衡看来并不难到达。

抬眼望去,已经能依稀看见王衮山中小屋的轮廓,呈人字坡的茅草顶就掩映在几竿翠竹后。苏衡开口道:“就在前?面了。”

“是。”小厮缓了缓,咬咬牙跟了上去。

王衮的小屋以茅草作顶,黄土筑墙,屋前?还用竹篱围了一个小院子。竹篱前?栽了一行秋菊,花色金黄,花茎深紫,随风摇曳。院子被打扫得?很?干净,角落里堆了些干柴,还有一个吊着数条熏肉的竹架子,整体看着简陋而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