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你跟我来。”苏轼在床上呼呼大睡,房中并不适合说话,苏洵领着苏衡走至外头庭院。院中静谧一片,疏疏落落的几盆□□开得正盛。
“衡儿想说何事?”苏洵用眼神示意。
苏衡轻轻呼出一口气,黑玉色的眸子不闪不避地与苏洵对视,沉声道:“阿父,我想学医。”
学医?苏洵此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以为是长子一时兴起,想要多学一门技艺,沉吟片刻,爽快答应:“可以。明日为父有空,去城中书坊替你买些医书回来。你既然感兴趣,闲暇时当做闲书看看也无不可。”
苏衡一听便知苏洵误会了,解释道:“阿父,我的意思是,我想弃文从医。”
什么?苏洵愣了一下,旋即大怒。
苏衡自幼懂事聪慧,苏洵对长子很是宠爱,从来不舍得生长子的气。除了幼时苏衡将他房中张仙像剪坏的那次,苏洵从未对苏衡发过脾气。
苏衡从小聪慧过人,过目不忘,生来就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苏洵原本寄望苏衡能够像他二伯父苏涣一样考取进士,出人头地,没想到……
苏洵勃然大怒:“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苏衡握了握拳头,眸光坚定,清晰无比地说:“我想弃文从医。”
苏洵痛心疾首,捂着心口,脸上满是失望:“为父对你寄予厚望,你却突然说要放弃读书改去学医。你总得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
苏衡沉默半晌。
比起登科及第,位极人臣,前世没感受过亲情温暖的他更看重自己的家人。自他出生以来,得祖父关心,享父母爱护,感兄弟姊妹情谊,他已别无他求。惟愿家人,平安喜乐,一世无忧。
只是天不遂人愿。前世,他虽不是文史专业的学生,但他有一位挚交好友是个骨灰级“东坡迷”。因为有这位好友老在耳边叨叨东坡事迹,苏衡对三苏未来的命运比一般人要了解得更深入些。
史载,1047年,苏序逝世。1057年,程氏身亡。1066年,苏洵亡故。基本上,每十年,苏轼就会有一位至亲离世。
如果他重新开始学医,结合前世的医术,也许有机会能延长至亲的寿命。
思及此,苏衡缓缓道:“学医可以救人,读书于我无用。”
“这是什么理由!天下的郎中都死绝了不成,偏等着你来救人?!”苏洵觉得长子简直不可理喻。也罢,衡儿现在年纪尚小,等以后他便知道了。
“今日中秋,正值喜庆佳节,我不欲与你争辩。学医之事,等之后再议。”苏洵略感心累地摆摆手。
苏衡启唇欲言,见苏洵脸色不佳,到底还是没有再坚持。
·
次日,苏洵一家收拾妥当,离开老宅,回了纱縠行。
苏衡记挂着昨夜之事,一直默默跟在苏洵身后,用一双坚定的眼睛默默盯着苏洵。程氏看出了蹊跷,奇道:“这是怎么了?衡儿你与你阿父在打什么哑谜呢?”
“我想学医,阿父不许。”苏衡直接说了出来。
“胡闹!你有读书的天分,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你却舍弃不要,跑去学医!为父决不允许!”苏洵勃然大怒,一双长眉倒竖,指着长子想骂又不忍骂。
昨晚,苏洵一夜没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苏衡的事,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今早憋着一股气起床了,现在整个人如同一个炸药桶,一点就炸。
“阿父……”苏衡用恳求的眼神看向苏洵。
“你!你是想气死为父!”苏洵狠狠地叹一口气,放下手指,拂袖离去。
“洵郎!”程氏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拍拍苏衡的肩膀以示安抚,匆匆追了上去。
苏家三小只留在原地,六目相对。
苏轼昨晚熬了夜,今早起来原本还有些困倦,见到苏洵与苏衡闹矛盾,一下子清醒了。
“阿兄,阿父这是怎么了。”苏轼一头雾水地扯扯苏衡衣袖。
“无事。”苏衡垂下眼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