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532 字 1个月前

思虑至此。郭图又向袁绍进言道,“此番黄帝再次显灵助陛下攻克黎阳城,无疑是在昭告天下陛下才是真命天子。臣以为陛下可携黎阳大胜之势,派使者前往司隶招抚当地世家。”

“司隶久经战乱,当地世家不少已然式微。”袁绍微微皱眉品评了一番之后。又回头问道,“依公则之见。朕该拉拢哪家?”

郭图不假思索地答道,“河内司马家。”

袁绍耳听郭图提到了河内司马氏,也不禁为之动容起来。虽说汝南袁氏素来自诩为舜之后裔,四世三公之家。可河内司马氏的家学渊源却远胜于袁氏。据说司马氏的先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昂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从一系列的族谱可见司马氏从夏朝至今就一直有人在朝为官,可以算得上是贵族中的贵族,世家中的世家。

若是换在以前袁绍铁定不会将河内司马氏放在心上。因为司马氏的祖上虽显要,但近三代的家主也不过才做到太守、京兆尹而已。怎能与袁氏四世三公相比拟。此外司马氏目前并没有未掌握兵马。如此一介即无权也无兵的老牌世家,在此乱世之中似乎不足畏惧。

可而今的袁绍不再是一介诸侯,而是堂堂的帝王,河内司马氏的支持在政治上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袁绍当即郑重地点了点头道,“若能让河内司马家投效于朕的帐下自是甚好。不过素闻此代家主司马防育有八子,人称八达。而其长子司马朗眼下正供职于许都,司马家怕是不会轻易投效于朕。”

郭图为袁绍解忧道,“陛下莫忧,司马防的长子虽已投效曹操,可其次子司马懿仍留在河内老家。据闻此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且之前曹操曾派人招纳司马懿入许都为官,却被其抽身逃脱了。可见这位司马家的二公子并不看好曹操。陛下若能招司马懿入朝为官,还怕司马家不奉陛下为主上?”

“善,此事就按公则说的办。”袁绍抚掌大笑点头道。

然而此时的袁绍并不知晓,就在他与幕僚们商讨如何利用黎阳之战的胜利来拉拢司隶名门世家之时,几个形迹可疑之人正在黎阳城下那处被炸开的洞口附近徘徊。由于绝大多数的袁军这会儿都忙着入城哄抢战利品。因此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人的存在,也没有人上前盘问这些人究竟在干什么。

却见这几人先是围绕着洞口正下方塌陷的大坑上下勘探了一番。跟着为首一人又对着城墙裂开的口子嗅了嗅,然后忽然神色一变。取出小刀将断壁边缘上残留的黑色粉末仔细地刮在一方干净的素绢之上仔细包好。且就在那人将素绢收入怀中之时,只见一个同伙朝他打了个手势。原来对方在离大坑百步之远的一株大树下发现了一片灼烧过的木片。于是为首的男子又将木片凑在鼻子前嗅了嗅,随即便将这片木片也收了起来。在接连收藏了两样物品之后。为首的男子冲着在场的同伙打了个响亮的口哨。紧接着这群神秘的人物一溜烟地跳上实现准备好的马车绝尘而去。

马车载着这帮人一路狂奔了三里左右,在一处山丘脚下停了下来。但见山丘之上立有一座山亭,亭内燃着红泥小炉,炉上温着美酒。两个身着葛袍的文士正对座于一盏案几之前,捻子厮杀于方寸之间。而此二人赫然就是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与田丰。虽说田丰一直以来都在称帝之事上同袁绍唱反调。但袁绍此番出征还是强行将他带在了身边。美其名曰,让其随军出谋划策。实质上,却是为了监视田丰,防止他在邺城扯自己后腿。

同沮授一样家族被袁绍捏在手中的田丰自然是不能忤逆大陈皇帝的命令。不过田丰却依旧以自己的方式同袁绍做着抗争。这不,袁绍那边还在黎阳城下大战,田丰倒是找来了许攸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