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的衣衫,信步走到柴扉前拱手唤道,"孔明贤弟在否?"
然而等了半天院内却并没有半点回应。一旁的主簿朱亨见状,连忙向身后的随从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上前敲门。可刘琦却抬手阻止了随从,进而再次大声喊道,"孔明贤弟。刘琦求见!"
刘琦的姿态不可谓不低,但院内依旧没有回应,甚至连半点声响都没传出。难道屋子里没人?刘琦不由回头狐疑地看了朱亨一眼。显然以他对诸葛亮的理解,只要诸葛亮人在,就不会像这样将他晾在外头的。
朱亨被刘琦盯得心里直发慌,他也是从家奴嘴里得到的消息。若真弄错了,那可不得了。且就在朱亨坐立不安。不知该如何回应刘琦之时,从刘琦的身后忽然传来了一个清朗的声音。
"公子怎来了岳麓山?"
刘琦循声回望,就见诸葛亮身披蓑衣手持竹杖,不知何时已然站在了乡间的小道上。刚及弱冠之龄的诸葛亮不仅身形修长,五官亦已褪去稚嫩之气。此刻的他虽是一身山野村夫打扮,却无半分庸俗之气。反而在细雨青山的映衬下给人以一种深山隐士的感觉。
喜出望外的刘琦当即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拉住诸葛亮的衣袖道,"孔明。可找着汝也!"
诸葛亮看了看一脸欣喜的刘琦,又瞅了瞅一旁陪笑的朱亨等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旋即牵起刘琦的手笑道,"就算公子不来找亮,亮也要去寻公子。走。进屋叙话。"
言罢诸葛亮便领着刘琦走进了他所借住的小屋。可一进小屋刘琦立马就皱起了眉头。原来茅舍之内仅有一盏火盆两幅草席,刘琦虽谈不上从小锦衣玉食。却也从未见过此等陋室,连忙要拉住诸葛亮说道,"此地甚是简陋,孔明还是随琦回大营居住。"
诸葛亮却摆了摆手,一面谢过刘琦的好意,一面自顾自地坐在了草席上。刘琦见状心知此事不好强求,只得也跟着坐了下来。两人各分主宾就座后,诸葛亮便开门见山地向刘琦问道,"公子今日来找亮,可是为了抗曹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