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许都与曹营接洽,孙策又岂肯甘于人后。然而考虑到南下之后自己还要和蔡吉一起调解刘备与曹操之间纷争,孙策又舍不得派周瑜出使许都。毕竟纵横捭阖从来不是他孙伯符所长。
且就在孙策左右为难之际,忽听身后的鲁肃毛遂自荐道,“肃愿代主公出使许都。”
想到鲁肃之前不顾艰险渡海去找孙权,之后又积极奔走促成今日的会盟,孙策遂点头应许道。“进京之事就拜托卿也。”
莫看今日会盟鲁肃全程只在孙策身后充当看客,蔡吉却深知这位看似默默无闻的子敬先生乃是这个时代堪比张仪、苏秦的纵横大家。鲁肃或许不及周瑜才华横溢、雅量高致,但他思维敏捷、善于把握人心,且对天下局势也有着极为敏锐的判断。正是凭借着这些特质鲁肃在原有历史中促成了令后世人等津津乐道的孙刘联盟。蔡吉相信有鲁肃与郭嘉联手,此番许都之行定能事半功倍。而她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调解当阳之围。
不过远在荆州的刘备可比不得身处中原的蔡吉、孙策消息灵通。当蔡吉与孙策就南下救曹一事达成共识之时,被蒙在鼓里的刘备却正为迫近当阳的曹仁而烦恼。话说曹仁的兵力其实并不算多,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左右的规模。然而许是应了那句“哀兵必胜”。曹仁所率的这支曹军士气旺盛。斗志昂扬。相较之下连续数月的攻城战则令刘备部上下身心俱疲,士气低迷。此外洪水退去后留下的千亩沼泽也成了横在刘备部与当阳城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从而变相保护城内守军不被攻击。
也许有人会觉得曹操以三、四千人马依托当阳这样一座小城挡住刘备十万大军的进攻有些不可思议。然则在中华的历史上还真有过比这更不可思议的战例。倘若蔡吉不乱入这个时空的话。按原有历史的发展,诸葛亮会在二十六年后即公元229年以蜀汉丞相的身份携十万之众攻打由曹将郝昭把守的陈仓城。
当时诸葛亮自以为坐拥十万兵马,而成仓城内的守军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东来曹魏的救兵未必就能赶到。遂下令进军攻打成仓。擅长机关之术的诸葛亮先是以改良过的云梯攻城,哪曾想守城的郝昭也是一位奇人。郝昭命人将沾有油、硫磺等易燃物的麻布绑在箭头上。点燃后迅速射出,不仅一举将诸葛亮的云梯烧得一干二净,同时也在中华战争史上留下了首次使用“火箭”的纪录。眼见云梯被烧诸葛亮立马祭出冲车攻击陈仓的城门。郝昭则用绳子系上石磨,掷击汉军的冲车。随着冲车被击毁。诸葛亮又命人连夜赶制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栏,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置接攀登城墙。这一次郝昭选择了与刘晔相似的方法守城,即在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好不容易翻过城墙的蜀军发觉自己夹在两道城墙之间进退不得一时间挤做一团成了曹军的活靶子。而蜀军的井栏则被挡在第一道城墙后头无法射到第二层城墙。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诸葛亮不久之后又派遣兵卒开挖地道。想从地道进入城里。郝昭应对之策便是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结果当蜀军捅开最后一层薄土,迎接他们的不止是阳光,还有守株待兔的曹军。
如此这般双方昼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诸葛亮最终因粮尽而不得不退兵。无怪乎后世的学者将成仓之战视作《墨子.公输》的实战版,称“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不过郝昭却因此战熬得油尽灯枯,年仅三十八岁便已撒手人寰。
由此可见围绕城池展开的攻防战绝不是单纯的兵力比拼,而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一场意志的较量。眼下曹操以坚韧的意志与老辣的经验固守住当阳终于等到了曹仁的援军到来。刘备却并不甘心就此放弃。毕竟自他从戎以来还从未像在当阳这般对曹操取得如此大的优势。故而刘备一面命关羽领兵北上长坂坡阻击曹仁,一面则将麾下文武招入帅帐内商讨下一轮的应对之策。
由于诸葛亮之前已尝试过各种攻城方法都未能攻破曹操驻守的当阳城,深感黔驴技穷的刘备部幕僚便开始从其他方向上集思广益起来。此刻就听新近归附刘备的荆州名士廖立进言道,“可否以议和之名,诳曹孟德出城,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