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只能算是新近崛起的寒门,但习祯本人却是荆州士林公认的俊杰才子,有风流,善谈论,人称“楚之兰芳”。此外习祯与鹿门子弟也往来甚密。他的妹妹习氏在不久之间刚刚嫁给了庞统的弟弟庞林。事实证明习文祥确非徒有虚名之辈。随着他以郑武公的事迹激励刘备,前一刻还在犹豫中的刘备顿觉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微微点起了头。
眼见习祯说动了刘备,牙帐内诸如殷观、廖立、卫文经、韩士元等荆州名士也跟着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刘备响应蔡吉“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的十六字倡议,并借机在荆州建立封国。连带着糜芳、刘琰等出身中原的老臣也随之附和起来。毕竟这些老臣之所以会抛家弃业追随刘备颠沛流离多年,除了仰慕刘备个人魅力之外,多少也存了封侯拜将的心思。
一干文臣武将的劝进鼓动直听得刘备心潮澎湃。说到底刘备已经四十二岁了,虽然他在不惑之年好不容易谋得了一方安身之地,击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枭雄曹操并将其困于当阳城中。然而在孙策、蔡吉那等二十来岁的就已名动天下称霸一方的“珠玉”面前,刘备好不容易取得的这点成就显然就有些黯然失色。以至于两年前他被曹军由庐江驱赶到长沙时曾不无忧虑地感慨道,“平常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如流,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这声唏嘘充满了对年华逝去的哀叹。尤其是想到身边还有两个比他小了足足二十多岁的对手虎视眈眈更是令他寝食难安。所以当诸葛亮提出以曹操换天子的进言时,刘备毫不犹豫就接受了那位年轻谋士的全盘计划。然而当阳城虽小,曹孟德却是极为难缠。在久攻当阳城不下的档口,骤然得知有机会可以获得天子认可受赐封国,试问自诩等不起的刘备又怎会不为之心动。
不过就在刘备打算接受张存、习祯等人的进言之时,他眼角的余光忽然扫到了坐在一旁的诸葛亮。就见这位年轻的军师端坐一枰垂首凝思,在周遭兴致高涨的众人面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见此情形刘备的脑中由不得浮现起了昔年诸葛亮在船舱中手摇羽扇指点江山的风流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