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5120 字 1个月前

“吉只是略通皮毛而已。”蔡吉说着又话锋一转道:“不瞒段兄,吉今日来访原本是想请汝照着之前那张方子做出火药并将其用于战场。不过今日见了段兄含雷吐火,吉亦觉得此物稍加修改也能成一利器。段兄或许会笑吉暴殄天物。只是眼下东莱实孱弱,吉身为太守为保一方平安,不得不求助于机关术。”

段芝虽醉心炼丹却并不代表他真是一个不食烟火之人。因此听完蔡吉一番肺腑之言后,他当即肃然起敬地冲着蔡吉俯身施礼道:“小府君时刻心系百姓,请受芝一拜。汝放心,芝会制出火药与含雷吐火。”

蔡吉见段芝认真了起来,不由心中大喜。连忙躬身还礼道:“有段兄相助,吉便可放心了。不过,火药一事事关军机,还请段兄代为保密。”

“喏,芝定守口如瓶,绝不外传此事。”段芝抱拳应道。

小说下载xxiashx

诚然段芝陡然认真样子让蔡吉多少有些不习惯。但她相信像段芝这样人一旦许下诺言就不会轻易违背。毕竟现下蔡吉手头上要处理事实是多,能分包出一件算一件。既然火药研制有段芝全权负责,蔡吉便乐得坐收其研究成果。何况就算段芝不慎将火药方子泄露出去,蔡吉亦不觉得会造成啥大麻烦。须知就算蔡吉此刻不引入用火药打仗理念。历史上到了公元225年,即魏明帝太和二年,魏军照样会陈仓用火药武器“火射连石”击退诸葛亮统帅蜀军。故而火器出现对东汉末年来说只是早晚事。

事实上,蔡吉火器研制上真正握有优势,并非黑火药配方,而是来自后世积累数百年热兵器知识。正如自两汉出现火药雏形,唐宋火药完善,直至明清火药成熟,中国火药文化虽源远流长,但军事应用上却远不及欧洲人。以至于千年之后作为火药发明人中国竟被欧洲来后起之秀用长枪大炮撬开了国门。究其原因还是于中国人对火药火器应用一直停留经验学层面,而不是像欧洲人那样形成一套系统科学。

以火炮为例。早公元12世纪,宋代就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到了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古老火炮──火铳。而明朝时中国不仅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正德到嘉靖年间155~1555制造火炮就达数十种。什么“虎蹲炮”、“攻戎炮”、“无敌大将军炮”、“毒火飞炮”、“飞摧炸炮”,听着琳琅满目怪唬人。可具体一研究却发现这些所谓火炮大多是用来发射铁弹子或是用来纵火,不仅杀伤力有待商榷并且造价还很高。且从明清两朝引进推崇欧洲火炮,就可以看出本土研制这些名字花俏火器实战中效果确实不怎么样。

反观欧洲14世纪上半叶制造出发射石弹火炮。15世纪前期,意大利数学家nf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真空中以45°射角发射时射程大规律,为炮兵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5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长管炮,代替了以前臼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5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铁筒内制成霰弹,用于杀伤人马。15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弹道抛物线理论和英国物理学家i牛顿对空气阻力研究,推动了火炮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位期间,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办法,提高了火炮机动性。1580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管子代替点火孔内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可见欧洲火炮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且拥有理论体系。

蔡吉既然拥有一千八百多年后知识,自然不会再走华而不实老路。正如蔡吉或许不认识nf塔尔塔利亚,但她一定知道火炮45°射角发射效果好。蔡吉或许不是很清楚古斯塔夫二世战绩,但她多少知道炮兵应该独立。

总之眼下蔡吉只是向漫长热兵器之路迈出了很小很小一步。之后热兵器研制,以及对冷热兵器混战战术研究,还需要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