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4)

凤穿残汉 问道太史慈 4774 字 1个月前

不过管统手下那两个文士却丝毫不理会众人投来异样目光。只见他二人不紧不慢地拿出笔墨,摆好算板,然后仔细地将所需账册从那一堆竹简中一一挑拣出来。不一会功夫,大厅内就响起了算板清脆撞击声。

所谓算板就是将7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其原理其实与后世算盘没两样。只不过,汉朝算板是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故其算法与后世略有不同。因此说东汉人算术差那是贻笑大方之事。殊不知用惯了计算器现代人真要古代,心算还不一定算得过东汉人。

至少蔡吉本人就没学过珠算,因此这会儿她眼瞅着两人熟练地拨弄算珠,亦不得不心中承认管统这次确实是有备而来。不过蔡吉不会打算盘,不代表她今日就只能一旁袖手旁观。却见此时她赫然摆出一副看热闹模样,信步来到竹简堆前,随手拿起了一卷账册展了开来。

由于蔡吉上一世银行工作多年,虽不是正儿八经财会出身,但这方面知识还是颇为丰富。故而此刻她只看了一卷账册,便知东汉官厅所运用会计记录方法,乃是以“入、出”作为会计记录符号单式记录法。每笔经济事项会计账簿中所处位置,以经济事项发生时间先后为序,收入事项与付出事项一笔一笔混合交叉登录。到一定时间将全部收入事项数额汇总,抵减全部付出事项汇总数额,结算出余额,因此说其是流水账一点都不为过。而为了便于计算终结果,汇总计算之前,每隔一段时间需分别“入”与“出”,对有关事项进行小计。并以“入-出=余”作为结算基本公式,故后世称其为“三柱结算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单式记账法。

然而就是因为东汉记账方式简单,故其项目极其繁琐,想要理清各项收支是否平衡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才行。因此照蔡吉估算管统两个手下想要半天之内算完这一大堆竹简,乃是件不可能完成任务。而众人也不可能一直干坐这里陪他两从天亮算到天黑,再从天黑算到天亮。于是蔡吉回头向管统提醒道:“管郡承,如此多账册,怕是一天算不完啊。”

“今天算不完,可以带回去算。”管统不假思索地答道。须知他可是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借蔡吉背后兵权来逼黄珍交出账册。不查出点小辫子来,他又怎会善摆甘休。其实管统初是想找段融麻烦,毕竟段融掌管仓库想要抓他错远比查账来得容易。可怎奈段融现下已经成了蔡吉马前卒,管统也只得将矛头指向了黄珍。

然而黄珍又岂是善于之辈,却见他毫不气地一口否决道:“不可!按汉律,账册不可带出府衙。”

“不带出府衙,难道留此地任人修改?”管统冷笑着讥讽道。

黄珍亦不甘示弱地反击道,“也不知是谁想动手脚。”

蔡吉见管统与黄珍为账册去留问题再一次针尖对起了麦芒,不由灵光一闪心生一计。于是她度步上前向二人打圆场道:“二位稍安勿躁。既然国法有令,账册不得出府,不若就将账册交由本府看管,如何?”

管统与黄珍听蔡吉要看管账本,虽都觉得她这么提议绝不会简单只是为了打圆场。但此时两人既然都各怀鬼胎,谁都说不服了谁。且再一想就算是眼前这女娃儿有啥图谋,光凭她一人也难这些账册里做手脚。毕竟如此巨大核算量摆那里,蔡吉若是真能一夜间将这些账册偷天换柱,那她就不是人而是妖了。想到这里,管统与黄珍终选择各自退一步,双双拱手俯身道:“有劳府君。”

蔡吉眼见自己不费一兵一卒,便轻而易举地将账册拿到了手上,自然是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个儿座位上,笃定地看起热闹来。而事实也正如她判断那样,直到日头西落,管统那两个手下也才不过算了三十来卷账册。照这个速度没半个月功夫,他二人是算不完这堆竹简。显然黄珍从一开始就打算用这些账册耍弄管统。只不过没想到蔡吉会出面要求包管账册而已。

而管统同样也看出了黄珍小九九。于是抱着与对方慢慢干耗下去想法,他当即起身向蔡吉拱手道:“府君,时辰不早了,不若今日帐先对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