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的声音本来就响,她这么一喊,屋外的人都隔着门看进来。
这里都是他们的人。
司机听到声音,在门口登记完礼金,拎着不值几个钱的伴手礼,快步走过来。
进屋时顺手关上门,挡住了外界探究的目光。
王春燕那儿子本来还气势嚣张,瞥到司机魁梧的身形,刚捏紧的拳头松开了,往后退两步。
“我这次也不是来砸场子的,只是通知你们一件事。”池最从包里掏出一份律师函,放到他们面前的桌上,“池卫彪临走前卖了那套老房子,按理说,算他的个人财产。现在他人没了,作为他的女儿,我有权要求分得至少三分之一的遗产。”
0142 第142章 计划(加更)
知道池卫彪死讯的一刹那,池最才终于明白薄望津的整个计划。
这个计划远比池最以为的要早。
它不是最近才诞生的,而是五年前,池最无意间透露她的住址开始,就在酝酿了。
政府从十几年前就在计划整改城中心地区,重做城市规划,打造新金融区。
当时的规划方案下发,各个部门反应迅速,开始拆迁。
主导整个方案具体实施的是恒参。
然而大刀阔斧的改动拉高了居民对赔偿金的期待,得不到合适的赔款,他们宁愿断水断电也要当钉子户,整个方案在居民协调方面的支出远远高出预计成本。
拆迁工作被迫暂停,改造计划也因资金不够充足而搁置。
可是这样的行为再度引起待拆居民、开发商和等待入驻的金融机构的极大不满,如果拿不出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拆迁工作可能会在各方压力下被迫重启。
出于私心,薄望津不想让池卫彪这么轻松地拿到赔款,于是薄氏主动向恒参抛出橄榄枝。
以一口古井是文物为由,有理有据地拖延了拆迁计划。
只要时间拖得够久,居民的期待也就会慢慢降低。
而至于那口井到底是不是文物,谁又真的知道?
与此同时,薄氏和恒参开始了更亲密的合作。
恒参是国有企业,能够接触到许多像薄氏这种外企接触不到的资源,但同时,也会承担一些任务性的项目。
那些项目常常与宏观战略相关,但几乎都是赔本买卖。
恒参正在为此发愁,薄氏挺身而出,帮他们分担了这一部分的压力。
因此,在前几年与恒参的合作中,薄氏一直是亏损状态。
哪怕后来池最离开,薄望津也没有停下与恒参的合作。
事情发展到这里,早就不是私人感情的范畴了,而是两个企业之间的联手。
薄氏帮恒参解决资金困难,恒参则成为薄氏进入另一个商业平台的引路人,双方互惠互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薄氏最终得到了联合开发游乐城的项目。
通过恒参,薄望津知道清河区也有拆迁的计划。
他利用池卫彪贪得无厌的特点,一步一步地,引他进入陷阱。
让他买下清河区的那块地,再过户给池最。
薄望津更知道,池卫彪这种老赖,手里头不可能有钱,他买地的资金定然来路不正。
不是从妻子的账户里取的,就是挪用了公款。
无论哪一种,他都必须要在被发现之前及时补上。
那时,池卫彪就完全处于被动了。
于是薄望津让池最撤销了法院的申请。
一旦池卫彪的账户不再受到监控,他定会想办法往里存钱,而他唯一的资产就是池最当初住的那套老房子。
接着,他到S市分别会见了杜总和喻问之。
通过那次见面,恒参一共三位在公司内有话语权的董事,现已有两位与薄氏统一战线。
等喻问之与池卫彪成功完成交易,恒参便迅速重启了搁置多年的金融区整改规划。
薄望津料到了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