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老师当场下不了台阶,并且不得不给自己找台阶的,也就是子游了。
这个“戏之耳”后来被广泛应用,都是用来找台阶的。譬如汉末曹操捉了张辽,本来要杀张辽,刘备为张辽求情,曹操不准也不好,准了吧,人情被刘备得了,灵机一动,说道:“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一句话,刘备的面子也给了,好人自己做了,张辽后来成了曹操的心腹大将。
唐朝白居易成名之前,求见当时的成名诗人顾况,顾况瞧不起他,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等到读到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对白居易刮目相看,改口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哈哈,前言戏之耳。
【现实解说】如果没有认错的雅量,至少要有“前言戏之耳”的智慧。
11.3(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
【解析】这句话,也是孔子曾经表达过相同意思的。子游是个思维灵活的人,对于孔子的学说,他往往把符合自己想法的话拿来用。从子游强调这一点来说,他比孔子的思想要更开放一些,对于丧事没有看得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