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士元?没错,眼前这两个少年正是后世名满天下的三国名臣“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只不过此刻诸葛亮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而庞统也不过才刚过十七岁而已。原本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寄宿于叔父诸葛玄家,向襄阳名士庞德公求学。不过最近其兄长诸葛瑾带着母亲离开琅琊老家南下会稽郡避难。诸葛亮在向老师庞德公告假之后,就与好友庞统一同结伴来会稽探望母亲。却不曾想刚到会稽就碰上了东莱女府君出题之事,于是乎,按捺不住少年脾性的两人便兴匆匆地跑来解题了。
此刻众人眼见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一问一答似乎颇有章法,便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不过也有一些人对少年所提供的解法持怀疑态度。却听先前要赶二人走的男子开口起哄道,“汝等说了那么多。可知韩信究竟有多少兵马?”
庞统刚才只是提了计算方法,一时半会儿怎么会算出答案。一旁的士人见状纷纷向那男子露出了鄙夷之色,认为他故意故意刁难两个少年品行实在不咋地。不过诸葛亮却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反倒是抬起右手当众掐算起来。
众人眼见面前这清俊的少年竟不用算板,直接掐指心算,不禁各个向其投去了好奇的眼光。哪知庞统却趁众人正关注诸葛亮之际,猛地窜上前一把扯下了布告,然后拉起后者拔腿就跑。
小龙,小凤登场咯\(^o^)/~~~小蔡一边散花一边吐槽~~~各位江南帅锅,偶真滴米有砸场子滴意思啊~~~还请各位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五节 不是梁山泊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五节 不是梁山泊
“士元,歇歇吧。吾跑不动了。”江岸边诸葛亮手扶垂柳,气喘吁吁地朝着跑在前头的庞统喊道。
庞统听罢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确实没有人追过来,便也跟着席地而坐。待到喘了两口气之后,他扭头向诸葛亮抱怨道,“先前那几个士人羞辱吾俩。孔明何须帮他们算答案。”
诸葛亮听庞统原来是在意这事,不由苦笑道,“就算如此。士元又何苦揭榜,引得一干士人对吾俩紧追不舍。”
“吾俩既已解题,如何不可揭榜。”庞统说着从怀中抽出了刚才抢下来的那张布告。由于张贴的时日颇长,此刻布告上的字迹多少有些模糊,但布告下方的东莱郡府官印却依旧清晰如刚盖上一般。眼瞅着方方正正的官印,再一想到发榜者的身份,庞统皱起了眉头发话道,“孔明,听说这东莱太守不仅与汝同岁,还是个女子。”
“此事吾也听说了。未曾想这世上竟有如此宛若芒星之神童。相较之下吾等便成了萤火啊。”诸葛亮望着潺潺地流水点头道。
然而面对诸葛亮的感叹,庞统却抖了抖手中的布告,不以为然地说道,“孔明何以妄自菲薄,吾等资质不见得逊于蔡氏。其能成太守不过是家世好,又有机缘巧合罢了。”
“士元此言差矣。东莱蔡氏女郎父母双亡,其以一介孤女之身能坐上东莱太守之位,除了机缘巧合之外,怕也确有真才实学。远的不说,从汝手中这道韩信点兵就足以一窥蔡氏之才学。”诸葛亮颇为中肯地评价道。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会给蔡吉较高的评价,一方面是真的钦佩其才学,另一方面也同诸葛亮本身的经历有关。话说,诸葛家原本是徐州琅琊的名门望族,其先祖曾出任过司隶校尉。而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则官拜泰山郡丞。然而,董卓入洛阳那年诸葛亮不幸丧父,之后战火烧到徐州,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可谁知,诸葛玄还未上任,朝廷便派朱皓取代了其职务。于是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兄弟跑去荆州投奔刘表。只是诸葛家的根基不在南方,诸葛玄在刘表手下自然是难有作为。事实上不仅是叔父诸葛玄,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此刻也在会稽碰上了怀才不遇的尴尬。种种经历让诸葛亮小小年纪就意识到,在乱世哪怕你祖上再有名气,倘若没人帮忙举荐,你也很难出头。故而这会儿的蔡吉在诸葛亮眼中与其说是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