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2 / 3)

小黑屋,这位丕公子依旧会有办法找着生存之道。毕竟只要有心,没灯都能凿壁借光。正所谓疏不如堵,如果“封堵”不奏效的话,那就只有“引导”了。

想到这里,蔡吉便将话锋一转道,“德儒已找着伟长先生落脚之处。待幽州之战收官之后,孤就带汝去拜访伟长先生。”

曹丕没想到蔡吉事隔半年之后,会再次提起请徐干出山为自己授课之事。虽说蔡吉给曹丕找的几个师傅,曹丕都不怎么看得上眼。而他真正佩服的人,如贾诩,赵云,又都对他爱理不理。但北海徐干的才名,曹丕还是仰慕已久的。所以一听蔡吉要带自己去拜师,曹丕立马就兴高采烈地拜服道,“谢齐侯。”

其实蔡吉之所以会如此积极于找徐干来做曹丕的老师,一来是久仰徐干建安七子之名,二来也是想通过徐干来引导曹丕走上文学之路。不可否认,曹丕是个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的人。论武略,他能成为统帅;论谋略,他能成为谋士;论文采,他能成为墨客。但一个人的才艺再多,终究还是要专攻一术才成。在另一个时空的原有历史上,曹丕的主业是帝王,副业是文学家,偶尔还客串一下琴师、剑客、棋手等身份。而就目前来说蔡吉最希望曹丕成为的还是文学家。这对曹丕,对文学界,对蔡吉都有好处。

小剧场时间:

公孙小宝:抱抱……抱抱……

小凤凰:见过小主。

草皮⊙﹏⊙b:这位是……

小凤凰O(∩_∩)O~:丕公子不知晓?此乃主上“养子”~~~

草皮~~~~(》_《)~~~~ :啊咧?喜当爹神马滴~最讨厌了

小蔡:子桓,男人要有一颗宽广包容的心~~~

项目就快要告一段落,再过一两天更新就能恢复正常,请各位书友多多谅解。

第七节 不得不低头

收费章节(16点)

第七节 不得不低头

翌日一早,袁熙如约向蔡吉移交了河间城。除了田毅等原河间守军之外,大约有六千兵马随袁熙一同离开河间。对此蔡吉并没有横加阻拦,一来是因为她之前与袁熙有约在先,二来袁熙此番的目的是要去邯郸解救袁尚。蔡吉虽不认为张南、焦触二人会心甘情愿地陪袁熙一起赴死,但多点兵马去找曹操麻烦总是件好事。更何况张南与焦触都是幽州的豪强,素以桀骜著称,若他二人背叛了袁熙折返回幽州,蔡吉倒也有了借口将其彻底诛灭。

且就在袁熙抱着求仁得仁之心,义无反顾地向邯郸进发之时,正在邯郸城外兵围袁尚的曹操总算就“拜相事件”做出了回应。出乎刘协意料的是,曹操并没有像外界揣测的那般向朝廷施压,谋求拜相。相反他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让贤赋》,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足以拜相。有些闹不清曹操路数的刘协立马就将身边的谋臣召集到了皇城之中商议应对之策。

此刻眼见曹操的奏折在众臣手中传阅了一圈之后,端坐龙榻之上的刘协迫不及待地就朝在场众臣追问道,“诸位卿家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陛下,曹操慑于众议,不敢造次也。”议郎廖美头一个向刘协贺喜道。

廖美说法在刘协听来颇为顺耳。事实上在曹操保持沉默的那段日子里,刘协还真暗自揣测过,是不是曹操碍于天下悠悠之口不敢接下相位。毕竟朝野之间反对拜相的声音还是略占上风的,就连曹操的心腹荀彧也告病在家不敢表态。然而还未等年轻的君王舒上一口气,同为议郎的赵彦便已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曹操在奏折中未反对复相一事,足见其所谓让贤,不过是以退为进。”

“赵议郎言之有理。”董承也跟着捻须附和说,“曹操狼子野心,此番摆出让贤之姿,怕是另有所图。”

赵彦与董承的一番言语让刘协那张原本还带着跃跃欲试之情的脸立马就僵了下来。没错,若不恢复丞相制,又何来让贤一说。沿着这个方向一分析,曹操原本措辞谦恭的《让贤赋》在刘协眼中一下子就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加之一直以来都被曹操予取予求,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