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气的年轻天子一拍桌子道,“另有所图?难道曹孟德看不上相位,要朕封其为公呼”
刘协这一嗓子嚷得在场的群臣纷纷底下了头。大夫吴硕更是连忙替曹操解释道,“陛下息怒。曹操素来自比周公,此番上书推辞仅是表态一番,并无不臣之举。臣以为陛下不如就此顺水推舟,拜曹操为相。”
耳听天子身边的第一重臣,竟明目张胆的为曹操“讨官”,赵彦的脸上顿时就流露出了不屑之色。在他看来吴硕确实深受天子信任,可吴硕本人太过圆滑,在曹操和蔡吉面前不能坚守纯臣之道。却见赵彦冷哼一声,冲着吴硕反问道,“吴大夫此话何意?难不成还要陛下求曹孟德拜相?”
面对赵彦刺耳的讥讽,吴硕面不改色地针锋相对道,“曹操与蔡吉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朝廷理若不赏罚分明,如何能使天下人信服。”
吴硕这话与其说是与赵彦辩驳,不如说还是在劝解刘协。因为他十分清楚性格刚毅、忠君不二的赵彦是不会向曹操妥协的。天子也正需要赵彦这样忠臣在朝堂上弘扬正气。可光靠正气并不能让刘协夺回权力。妥协、权谋同样也是刘协通往亲政的必经之路。正所谓奇正相辅,两者之间的火候最终还得靠年轻的天子自己掌控才成。
诚然刘协之前也曾与吴硕商讨过恢复丞相制的利弊,知道自己眼下没什么条件与曹操讨价还价。可是要他主动去求曹操拜相还是有些不甘心。且就在刘协犹豫不决之时,一旁坐着的辅国将军伏完拱手进言道,“陛下明鉴,吴大夫之策,乃老臣谋国之言。”
伏完乃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尚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而他与安长公主的女儿伏寿则是当朝皇后。相比胥吏出身靠着裙带关系爬上车骑将军之位的董承,伏完这种袭爵世家才真叫是响当当的皇亲国戚。加之伏完为人素来沉深有大度,使得他的话在朝野间颇具份量。
这不,眼见老丈人都发话了,刘协终于无奈地长叹一声,咬牙道,“罢也传朕旨意,废三公,拜曹操为丞相。”
“陛下”赵彦瞪大着眼睛急道。
却不想被刘协抬手阻止道,“此事就此作罢,众卿莫要再辩。”
耳听年轻的天子都说到这份上了,就算赵彦等人再有不满也只得将满腹的怨言压到了心底。至于吴硕与伏完则双双暗自舒了一口气。其实他们与赵彦等人一样也看不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派,只不过面对手握重兵的曹操硬顶实在不是个办法。
另一头刘协在被迫向曹操奉上相印之后,心情亦是郁闷之极,于是他干脆挥手示意众臣退朝,旋即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刘协的这一举动在大多数朝臣眼中带着一股子不成熟的任性。但眼下不少人已没精力去管天子的情绪如何,既然曹操注定要拜相,那自个也对有所应对才成。
就在众臣各怀心事地在殿外穿鞋之时,一个黄门小侍一溜小跑着来到了董承的身边向其小声通报道,“将军,董娘娘召见。”
董承一听女儿要见自己,当即声色一凌下意识地朝四周扫了一眼。待见多数大臣已陆续离开,他才回头朝那小黄门点了点头道,“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