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急需钱粮,而曹操本人又性格多疑。这种情况下就豪强兼并之事进言,只会引起曹操不满。相较之下,蔡吉虽同曹操一样强调“法术之治”,但她为人更谦和,更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也正因为如此,贾诩才不想看到蔡吉因一时的冲动而丧失已有的大好局势。
思虑至此,贾诩便毫不避讳地向蔡吉进言道,“主上明鉴,河朔不似青、徐二州久经战乱,百废待兴。正如士元先前所言,袁绍以宽济宽,致使冀、幽、并三州豪强林立,大族间更是盘根错节,互为表里。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天下尚未平定,主上贸然整治豪强兼并,臣恐此举会激起豪强叛乱!”
蔡吉知道贾诩并没有危言耸听。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在统一河北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兼并,制约世族豪强。从而在减缓对百姓盘剥的前提下,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与实力,为后来曹魏的建立以及三国归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正如贾诩所分析的那样,曹操因损害河北世族豪强的利益,转眼就成了士林名士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不仅如此,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世族豪强们更是趁机策划了数起针对曹操的叛乱与暗杀。以至于曹操的继任者曹丕、不得不用九品中正制来讨好拉拢世族豪强。
眼瞅着蔡吉陷入了沉思,一旁的庞统以为她投鼠忌器,不敢向世族豪强动手。情急之下,庞统不禁杀气腾腾地嚷道,“有胆敢犯上者,杀无赦!统就不信豪强的脖子硬得过钢刀!”
“士元想做商君乎?”贾诩扫了庞统一眼反问道。
“只要能助主上富国强兵,统做商君又有何妨!”庞统说到这里,当即把心一横,冲着蔡吉抱拳道,“主上若怕激起叛乱,可先在幽州整治兼并,再将统五马分尸,以平积怨!”
商君即商鞅,是战国时代的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其乃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鞅深受秦孝公器重,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然而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在秦孝公过世后,商鞅受政敌迫害,最终被秦惠文王处理车裂之行。
庞统敢决意效仿商鞅,无疑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蔡吉在感动之余,忍不住莞尔道,“傻瓜。孤要五个士元做啥?派去分管五州吗?”
此话虽是戏言却让庞统感受到了蔡吉对他的维护之心。心头一暖的他当即更为坚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不过还未等庞统进一步阐述对付世族豪强的计策,蔡吉已然向他和贾诩表态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整治豪强兼并一事,不可不干,也不可蛮干。刚才听罢文和先生所言,孤觉得在幽州整治兼并,需遵循两项原则。”
贾诩和庞统听蔡吉这么一说,不由交换了一下眼色,双双拱手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