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我这里顿顿五六盘子肉,哪里吃得动,何必浪费呢!”杨太尉也道:“儿子今天陪外宾,吃了不少奶果子、奶面鱼,原也不饿,分给孩子就是了。”老夫人一撇嘴:“果子面鱼顶什么饿!”又担心地问:“见了哪里的外宾?”杨信道:“狼羌。”老夫人面色沉重起来:“你爷爷老太公,就是死在野狼山,你姥爷靖边侯,守了一辈子天海关,他二人连尸骨也葬在那里,我婆婆和娘自从文和十三年带女眷返京,竟是半辈子没见丈夫,竟是两府合成一府,相互扶持着过了一辈子。不说你爹你舅舅们生在边关,长在边关,连你老婆都是生在娘子关,随着你先岳母红勇将军武娘子在那苦地方长到七八岁。好在先帝仁厚,天祥十年召忠勇之后回京,你爹你舅舅才不必再去戍边,到封赏时又额外施恩,咱们几家爵位世袭不降等,虽然有的残了伤了,到底临老还能看着孩子。狼羌已经害了我们两代人了,虽然如今看着和平,我的儿,你遇着他们,还要千万小心才是。”
杨信应了,一家子吃过饭,老夫人例行问道:“我儿,今日朝上如何?”杨信叹了口气:“母亲,依你看,我们与狼羌,能有多久的和平?”老夫人道:“狼羌之地苦寒贫瘠,那里人又无稳定活路,天祥十二年,先帝派使臣去狼羌,愿意教狼羌人耕织、建造房屋等技术,送三万只牛羊,边境开放互市,叫他们能安稳生活。狼羌人虽是答应了,可是这样的虎狼在侧,岂能掉以轻心?依我看,若狼羌无天灾,十来年和平是有的,可若以为就此能高枕无忧,是痴人说梦。”杨信点头:“母亲说得对啊!唉!”武夫人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莫非新帝也是主和派?”杨戬胞兄泰和开口:“先帝是主张和谈的,选的太子妃也是平和侯的女儿,子不改父道,当今主和也是自然。”杨戬摇头:“不,当今肯定主张打,父亲提的建议,都是长远之策,虽然利在千秋,眼下却都是拿钱填坑的苦差事,陛下能一一答应施行,足可见是清醒的。只不过和谈派占据朝堂三十年,何况如今两国往来频繁,看起来很融洽,陛下单靠一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没那么容易扭转局势罢了。这三年陛下陆续提拔主战派,兵部户部也没少攒钱粮,倒是不用忧虑陛下反悔。”杨信说:“正是,今日见过狼羌使者之后,朝堂上吵作一团,平和侯与姚国舅坚持认为狼羌已无野心,应该答应和亲,陛下拒绝了和亲,还要继续练兵备战,这国丈和国舅竟联手向陛下施压,闹得不欢而散。”
三个女人都惊道:“什么和亲?”
每日午饭后,杨信便会将朝堂上发生的事一一讲给母亲妻子儿女,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杨戬兄妹俩经验不足,以听为主,偶尔也插话,或是询问,或是表达自己看法,泰和身体弱一些,说话较少,杨戬反倒对这些兴趣浓厚,且判断准确,杨信对女儿期望极高,将毕生所学不论文武倾囊相授,希望她有朝一日能与她姥姥武娘子一般入朝做将相,兄妹俩相互扶持,总归是个照应。谁料狼羌使者来请求和亲,杨信自然如芒在背:“狼羌说,想效法古时王朝嫁公主给他们酋长,与大乾和亲。先帝的公主们,除了还在道观的长宁公主,都已招了驸马,今上一无所出,宗室女也没有合适的,若是和亲,必定是在朝臣家中选了。”因大坤多女将军,已多年不闻和亲之事了,杨戬不过十九岁,一家人都紧张起来:“陛下是铁了心不和亲吗?”杨信说着自己的判断:“今天上朝时,国丈夫人进宫了,看来是想通过皇后劝陛下改变主意。”杨戬便问:“狼羌今日才提出和亲,国丈那边就全线出动,莫非早和狼羌使者见过了?”杨信还未回答,宫里来了太监:“陛下有旨:三年守孝期已满,今奉皇太后懿旨,选纳妃嫔充容后宫,包括帝京在内十五省,凡官家女子,十五岁至二十五岁未聘嫁者,皆入宫待选,不得有误,钦此。”
送走了太监,杨信一家关起门来商议对策。老夫人先说:“安和是要入朝堂的,怎么能进宫呢?”杨信说:“去是必得去一趟的,不好抗旨,但陛下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下旨选妃是为什么?”武夫人说:“要不,你私下里面见陛下一次?”杨戬说:“先不忙,父亲可知道宫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