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第一日,极阴极寒,这一日的京城,散淡的冬雨包裹着霰,在沉沉的天色中随风扬撒,带来更湿、更冷的霾。
载徽书院,也在这日给全体师生们放了个休沐,各自在家。
记挂着搬家时有个小东西落在了容府,容津岸早早入了宫,叶采薇带叶琛一起回容府拿。
不过这趟不算顺利,叶琛人还没进家门,半路上便被孟冬青派的人给“劫走”了,因为小姑娘几日不见容安哥哥想念得紧,片刻也不愿耽误。
叶采薇便由得叶琛这么改道去了孟府。
她自己,则往只留了几个人看守宅院的容府里去。
东西是落在了一直住着的主卧上房里,很快便找到了,叶采薇原本想直接走人,余光却忽然瞥见,角落里有一处不起眼的箱笼。
虽然心知这多半是容津岸遗留的私物,但鬼使神差,她还是走了过去,打开了沉沉的箱盖。
有淡淡幽香扑鼻,定睛看去,里面放着的却都是熟悉的物品
叶采薇当年亲手做的女红。
她记得的,还在应天的时候,容津岸曾说过,他们和离之后,游秀玉把当年她通过他的家书寄到歙县的东西和银钱,一分一点未动,全都攒了起来。
原来都收在了这里。
她同意搬到容府上住的这些日子,容津岸一直没把这个箱笼拿给她看过。
是究竟藏了什么心思?
叶采薇慢慢蹲了下来,伸手入了箱笼里,把她当年亲手做的东西一样一样捞出来看。
她是最不擅女红的,生下叶琛后,眼见问鹂和见雁、梅若雪她们纷纷用灵巧的绣活表达对这个孩子的喜爱,她却不露怯,浓浓的母爱都倾注在教导孩子上。
而当年,为了给远在歙县的游秀玉示好,她虚心向柳姨学了很久,十根葱白的手指基本都扎破了不止一次、流了许多血,才勉强做出了能看的东西。
她是个实用主义的人,明白绣帕香囊等物对一个农妇来说同绣花枕头无异,做了真正有用的护膝和护腕,能起到实际保护作用;她又得知游秀玉冬日里常生冻疮,拐着弯想办法,从温谣的母亲张氏那里买来鹅绒,用作手套内的填充物,在南方湿冷的冬日里保暖效果奇佳;还有厚实防汗的鞋垫,舒软耐磨的袜子
一针一线都未假手过他人,而且无一例外,每一样她都亲手绣上了“容安”两个字。
游秀玉当然珍视她的心意,这些东西她都放置在了箱笼的深处。
直到游秀玉因病离世,它们被收容了许多年,再见天光,仍是簇新的模样。
叶采薇捧起她们,缓慢地、细致地,抚摸着它们的纹理。
她的赤子之心,曾毫无保留地捧出来。
容津岸接不住,让那颗心滚落,沾了一地的灰尘。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叶采薇准备把箱笼恢复原状,素手往里伸的时候,却碰到了明显不属于箱笼的、冰凉的一个角。
那形状的触感,很像一个匣子。
她把它拿了出来。
匣子是檀香木制,低调的精美,散发着和箱笼里的女红们不太一样的暗香,掂在手里并不沉,稍稍摇晃听不见里面有什么响动,只有那挂着的一把锁,证明里面所放的是重要的东西。
那是一把鎏金的小锁,并不依靠钥匙打开。
上面有五个极为精巧的拨轮,每个拨轮上,都刻着不同的字。
叶采薇用细嫩的指尖捏住第一个拨轮,转了一圈,发现其中有一个“停”字。
她没来由地心下一动,呼吸变得又沉又急。
果然,在后面的四个拨轮里,分别都能找到她心中所想的五言诗句,所对应的字。
“停船暂借问”
那是八年前,长大后的她与容津岸正式见的第一面,她停下她的马车,打帘与他说话后,忽然吟出的诗句。
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