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提前求问伯父,该如何把握分寸,为疏通准备多少银两?”

奚家家主是奚子瑜的伯父,奚子瑜生父早亡,从小养在伯父膝下,是以,梅若雪从嫁入奚家第一天起,便在他面前自称“儿媳”。

奚家家主伸手按了按紧锁的眉心,仍旧无法纾解心头的烦闷,闭着眼,不耐烦从齿缝中漏出:

“若雪执掌中馈这么些年,里里外外替老七替整个奚家操持,实在辛苦,又还能未雨绸缪,想到这些。能支出多少来?”

梅若雪寄居奚家多年,在长辈面前向来俯首帖耳,她根本不敢直视公爹的脸,小心揣度了一番他的言外之意,伸出手,比了个数。

奚家家主停顿许久,终于道:

“自从老爷子从内阁致仕,这么多年,奚家人在官场上,算是如履薄冰。”

然后又深吸了一口气:

“东流出了这么大的事,若是当年,老七没有任性妄为,从翰林院辞官,如今我们所有人,便都能倚仗他了吧?”

辞官的决定是奚子瑜一个人做的,等他回到东流时,一切都为时已晚。

但眼下,他离开东流外出做事已有两个多月,奚家家主明着指责的是奚子瑜,暗地里却是在敲打梅若雪。

梅若雪哪里听不出来?

她哽了哽喉咙,又伸出了手,小心翼翼地比了一个数字,将头埋得更低:

“是儿媳糊涂,最近里里外外事情太多,好多事都忘了。前两日,几个庄子才报上来说,今年秋收不如往年;漕帮的水运谈了来谈去,还是要多抽半成,铺子上的成本也跟着涨;还有大爷三爷在湖广和山西,上下打点要用的银子,才给他们凑出来送过去……”

“秋闱这事,也确实是棘手得很。”奚家家主的语气缓和了不少。

梅若雪紧紧抿着嘴唇,认真听他讲。

“大爷和三爷的品级,倒是能说得上几句话,但一个在湖广一个在山西,远水解不了近渴,让他们出面肯定来不及;老四倒是在南直隶,就在应天,但市舶司的差事,和秋闱、按察使司八竿子打不着,这些银子,应当也够他上下疏通一番。”

说到此处,奚家家主一顿,

“倒是青莲书院的山长那边,他桃李遍布,门生众多,在相关衙门做事的也有不少。他今日离开前说要立刻写信问问情况,想来应当是比我们奚家人管用的。”

关于秋闱案的话已至此,公媳两人又站着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在晚霞最后一丝余晖被黑夜吞没的时候,梅若雪见公爹的面色实在太差,便赶紧告辞离开。

谁也没有发现,在他们看不见的角落里,叶琛缩着小小的身子,死死捂住自己的口鼻,从头到尾听了两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