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5 / 6)

:“你就是智救俘虏的神医?”萧如梅回道:“正是臣妾。”潘后道:“公主之病,难进汤药,你可有解救之法?”萧如梅道:“请容臣妇诊脉细断根源。”潘后应允。

萧如梅走到榻前,察言观色,诊脉追源。她是女子,比那帮御医要方便很多。将永宁公主衣袖掀起,并未见到逗疹,可排除瘟疫只说。连日高烧,必有原因。萧如梅又细细问了永宁公主饮食,病前做过什么。宫女胭脂道:“公主昏倒前一直拿着一首诗看,终夜不眠,天亮高烧昏厥了。”萧如梅要了永宁病前看的诗,字迹虽不是徐子航所写,内容却是他所作:“帘幕披莹霜,一室温香暖。铜镜映双影,执笔画梅妆。情浓恨日短,只缘相思深。”萧如梅看看徐子航,又瞅了一眼面色苍白的永宁公主,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潘后冷冽的目光扫向萧如梅,萧如梅吓得全身哆嗦,立刻跪下道:“古书曾记载,汤药难进,可以将治病之药制成熏香,日日焚烧,其病可除。”潘后面露喜色,立刻把御医院判彭桦等人叫来,把萧如梅的法子告诉几位御医。御医们都是一点就透,有了方法,治病就轻而易举了。

熏炉焚香一日,永宁公主病逝稳定,高烧退下。徐子航和萧如梅忙碌一日,终于在宫门关闭之前离开内宫。两人坐在马车上,形容疲惫。萧如梅思索再三问道:“你和永宁公主很熟吗?”徐子航沉默良久道:“你别误会,不是你想的那样。”萧如梅道:“那她为何在睡梦之中叫着你的名字?”徐子航道:“你听我解释。”他伸手把萧如梅拦到怀里道:“那是五年前,我去寒山寺给永宁公主送过冬的物品。那天下着小雪,我远远地看见一个小宫女站在雪中起舞高歌。舞姿曼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让我不由自主的随着歌声吹笛伴奏。舞未终,曲未完,她却猛然倒地。我跑过去接住险险接住她下坠的身子,远处走来一群宫人朝她叩拜,唤她公主。我吓得松开她的身子,跪下请罪。她遣退宫人,说要与我单独说两句话。我踹踹不安的跪在雪地里等她问话,她看着我道:‘徐统领请起。’我很惊讶她居然知道我的身份,她解释道:‘京都四才子,太子哥哥善箫,邵煜表哥善画,萧三公子以武艺见长,而徐统领你善诗文,通笛曲。’经过她的解说,我豁然开朗。她抬眼望着远处的重楼高阁道:‘从小我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走到哪里都是一群人跟着。像今日这般清歌曼舞,以后怕是不会在有了。’她神情很落寞,病态楚楚,眉眼微蹙,恰如画里西施。虽只有十二岁的年纪,却透着说不出的老成。”萧如梅听完他的话,评价道:“皇家子女向来心智早熟。”徐子航握着萧如梅的手道:“我们不说永宁了,说说你吧!”萧如梅靠在他的肩膀上道:“你想听什么?”徐子航道:“我想听你小时候的事情。”萧如梅沉默许久道:“我小时候的事没什么好说的,我不想提了。”徐子航见她神情落寞,避开这个话题道:“那就说说我们以后的事情。春天郊外散步,踏尽繁红;夏日划船赏荷,采荷露泡茶;秋日煮酒赏菊,论当世豪杰;冬日踏雪寻梅,对弈吹笛。日日常新,绝不虚度韶华可好?”萧如梅被他带入一个美满的幻境,拿起两人散落的发丝系在一起道:“妾心随君意,韶华不虚度。结发为夫妻,恩爱到白头。”

香车宝马,露夜星繁。官道上寂静无声,车厢内两人紧紧相依。萧如梅眼皮微微下沉,瞌睡连连。徐子航耳聪目明,早已听到车外急速而至的杀气。他掌心运足内力,在刺客斩马阻车之时,一掌击碎车盖,带着萧如梅飞身而起,几个起落稳稳落在地面上。徐家护卫将徐子航和萧如梅护在身后。变故突起,只在瞬间。徐子航牢牢护住萧如梅道:“几个毛贼,伤不了你我。”话音落处,羽箭齐飞,刺客有备而来,早已在他们必经之路做好准备。徐府的护卫死伤过半,徐子航一边护着萧如梅,一边和刺客首领交手,渐渐落入下风。箭雨密集而下,萧如梅虽在徐子航身后,恼恨自己不会武艺,无法自保。

利箭穿胸而过,萧如梅的身子缓缓朝地上倒去。徐子航一手托住萧如梅,一面将手中长剑掷向屋檐上射箭之人。他手法极准,刺